简介:把DJ台随身揣在怀里会是什么感觉?艳丽视觉秀KE608配备了一块2英寸、QVGA分辨率(240×320像素)、26万色的液晶屏幕,屏幕的颗粒感控制得很出色,
简介:尼康那超薄的、带Wi—Fi功能的数码相机是一个奇迹。
简介:小五台,在我看来就是专业徒步穿越的代名词。光是这里每年发生意外的新闻就让我对它望而生畏。没想到让我十分期待的第一次野营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简介:编者:1956年出生的李杰,少年时父母被关牛棚流浪街头,之后当过知青插过队,上世纪80年代从事媒体摄影记者和编辑工作,90年代创办文化公司,1999年关掉公司成为彻底的自由摄影家。
简介:以“战争摄影家”闻名于世的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1913-1954)在这一连载中占上一席之地也许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卡帕亲身经历的五场战争(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中的许多战役又确确实实是以都
简介:进入数码时代,照片从实体胶片变成了虚拟数字,也因此促生了众多的数字影像软件,不过这些软件大多集中在影像后期处理上,比如偏向于专业的PS和LR、傻瓜化处理的光影魔术手等等。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摄影的流行诞生了更多的APP,能够快速、个性化的处理照片,并在互联网上及时发布共享。
简介:
简介:去年秋天,我有幸在拉萨的小昭寺拍摄安钦仁波切大师主持的大威德金刚彩沙坛城的制作过程,而这座耗时三个整天、由十几名喇嘛专心堆沙制作的曼陀罗1图像仅仅维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被毁掉,那些曾经被膜拜、经颂的沙子还要回归它们本来的
简介:“拍什么”与“怎么拍”:一起阴差阳错的理念误会“纯粹摄影”这个国人一直懵懂的美学流派,终于被摄影文化学者南无哀的一句阐释点透了:“无论拍什么,在‘形质之美’的基础之上,拍什么都是艺术品。”所谓“纯影派”的核心,就是照相机和化学感光材料结合生成的照片,在基于技术工艺美学特征“形质之美”的视觉造型意味上,构成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审美标识。
简介:藏地阿里,听起来便让人思绪漫延的一个神秘地带,低得触手可及的卷云,碧绿如玉的圣湖,延绵似锦带的雪山,虔诚质朴朝圣的人们……勾勒出一幅大美圣地的绝色画面。择了这样一个秋色渐浓的秋日,约上一众好友,乘坐越野车从拉萨出发,往返将近5000公里,来一场为期14天的逐梦之旅,去体验藏地的伟大和神奇。
简介:王:你的作品在北京展出后,大家反应良好,这应该是你第一次来中国展览吧。崔:这是第二次来中国,但展览还是第一次。王:你在中国的展览现场有什么印象或感受?崔:由于只去过北京,对中国印象可以说是对北京的印象。北京的印象是很像中国菜,虽然使用了很多材料,但由于强烈的调料味道,各种材料无法体现自己固有的味道,各种材料所散发的味道是各种调料味混合的味道。我非常喜欢中国的菜。但缺点是中国菜太油腻。
简介:编者:时间回到1990年,吴文光先生拍摄的纪录片《流浪北京》开辟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先河,其中记录的几位年轻人后来的时间里大多离开了圆明园,圆明园成为了一代艺术家的群体记忆,
简介:2009年10月29日,徐肖冰老人走了。本刊第12期以他和他老伴——侯波老师在“鸟巢”前的合影作封面,以一环念这位从延安走来的老一辈摄影家,我们深深感到一代大师渐行渐远的苍凉和无尽的瞩望。
随身DJ台
你的下一台相机?
小五台北东穿越记
从故乡到远方——李杰访谈
卡帕——从马德里到武汉
从数据看照片——EXIF分析软件EXIFStat
CD—RW从读到写的升华—刻录机
虚设的曼陀罗:从杨延康的众生图像志说起
“摄影原作”那些事儿——从徐祎先生之所批谈起(中)
大美圣地,影像从心——尼康D750伴我游阿里
影像从文本开始 与韩国影像艺术家崔元准的对话
从摄影到整体艺术——高波谈欧洲摄影博物馆展览《高波|谨献》
摄影的观看与视觉的可能——从“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评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