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在众多的新型太阳电池中,钛矿太阳电池以空前的发展速度脱颖而出,其理论转化效率可达50%,是目前商业化太阳电池的2倍。钛矿太阳电池制备工艺简单,主要包括溶液法和双源共蒸发,以此制备了电子传输层为多孔态、介孔态、平面态的钛矿太阳电池。从电池结构出发,介绍了结构中各功能层的主要作用,重点阐述了电子传输层薄膜的形态变化和钛矿吸收层薄膜的制备方法。最后介绍了钛矿太阳电池面l临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钙钛矿 结构 电子传输层 吸收层
  • 简介:由于氢化钛能快速分解且产生大比体积的氢,所以大部分的铝发泡剂是氢化钛。但氢化钛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操作起来十分危险。马德里的一所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已经制备出成本极低的使铝发泡的碳酸发泡剂。使用这种碳酸发泡剂,泡沫铝的生产工艺可连续进行。

  • 标签: 生产工艺 发泡剂 泡沫铝 碳酸钙 氢化钛 快速分解
  • 简介:渣粉作为磷酸镁水泥的掺合料,研究了磷酸镁水泥(MPC)的凝结时间、流动性、力学性能和物相组成,探讨了渣粉对MPC水泥石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和水化机理。结果表明:渣粉能明显延长MPC浆体凝结时间,渣粉火山灰效应明显,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能提高浆体流动性并能提高水泥石后期的抗压强度,随着渣粉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却呈下降趋势。MPC水化体系中,渣粉电离的OH-抑制了氧化镁的溶解,延缓了水化的快速进行。

  • 标签: 磷酸镁水泥(MPC) 磷渣粉 火山灰效应 水化机理
  • 简介: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用大晶粒尺寸钛矿材料制造出的平板太阳能电池效率接近18%;成为最高效率钛矿基光能转换装置家族的一员。这种电池个体之间的差别很小,使装置具有无滞后光伏响应特性,而这一直是妨碍钛矿装置稳定运行重要的瓶颈。“性能的提高归因于大块缺陷的减少以及在大晶粒钛矿材料中载流子可动性增加。”负责该研究的科学家AdityaMohite说,“我们的观察结果证实晶体的质量与高质量半导体,例如硅和砷化镓不相上下。”

  • 标签: 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 洛斯阿拉莫斯 转换装置 国家实验室 美国能源部
  • 简介:湖南大学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成功研制出微乳法生产纳米碳酸新工艺。纳米技术是世界争相发展的科技热点,但目前纳米技术和材料可以实现产业化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纳米碳酸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它可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塑料等产业以及其它轻工业如化妆品、牙膏等行业。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微乳法 工艺 纳米技术 湖南大学 产业化
  • 简介:科学界用短短5年的时间将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最初的3%提升到至今的20.1%。并且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相关研究工作被期刊Science评为2013年度国际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该评价足够彰显出钛矿太阳能电池极富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运用前景。综合国内外钛矿太阳能电池部分典型研究工作从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光吸收层的特性与合成方法、不同空穴传输材料的使用、对电极材料几个方面做出系统性总结,同时也对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做简要展望。

  • 标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光吸收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对电极
  • 简介:利用十八伯胺改性基蒙脱土(MMT)制备出有机MMT。研究了十八伯胺用量、乙酸加入量和改性时间对改性的影响,采用活化指数、接触角对蒙脱土的有机改性效果进行评价,借助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I))对MMT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十八伯胺用量为4%、乙酸用量为8%(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4h时,蒙脱土的改性效果相对最好。红外光谱和XRD显示,伯胺已进入到蒙脱土层间,使蒙脱土层间距从0.979nm增至1.676nm。

  • 标签: 十八伯胺 蒙脱土 液相 有机蒙脱土
  • 简介:采用硬脂酸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PMMA水解接枝处理等方法对CaCO3进行表面改性,考察改性纳米对PVC/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纳米碳酸钙 表面改性 分散性
  • 简介:通过高温电阻炉对铁水含碳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察碱度、温度、碳氧比等因素对铁水含碳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铁水含碳量可以降到0.1%。当温度为1550℃、碱度为1.3、通氧时间为8min、保温时间为30min时,随着碳氧比的增加,铁水含碳量从0.022%增加到1.1%,其影响较显著;碱度在0.7~1.3之间,铁水含碳量比较稳定,继续增加碱度,铁水含碳量迅速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铁水含碳量增加,尤其在1550-1600℃之间,铁水含碳量增加比较快;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铁水含碳量在0.38%~1.4%之间波动。

  • 标签: HISMELT 铁水 碳含量
  • 简介:通过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膦的酰亚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溶性的含双马来酰亚胺单体:双(3-马来酰亚胺基苯基)苯基氧膦(BMIPO)。并用^1H核磁,^13C核磁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MIPO树脂中含有五元酰亚胺环及高密度的苯基,使BMIPO树脂成为一种有着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高起始分解温度及高氧指数的极好的阻燃剂。可以得到任意比例且不存在相分离的均相含双马来酰亚胺/环氧/4,4’-亚甲基二苯胺(DDM)固化树脂。由于BMIPO/DDM之间的反应速率比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M)/DDM大,增大混合树脂中BMIPO/BMIM的比例,也就增加了后固化阶段重新交联的危害性,使得Tg值及热稳定性有所降低。BMI/环氧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较环氧固化体系低,这是由于在BMIPO中引入膦基造成的,但其Tg值和阻燃性都明显比环氧固化体系高。混合物中BMIPO含量越高,阻燃性越好。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 性能 阻燃 环氧固化
  • 简介:以低粉煤灰为硅铝原料,NaOH和钠水玻璃为激发剂,粉煤灰和NaOH混合后加水玻璃并在50℃、60℃、70℃、80℃和90*(2的烘箱内养护6h、12h和18h制备地质聚合物。探讨了高温短期养护对地质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在80℃下养护18h的地质聚合物进行了XRD和TG分析,表明形成了具有耐高温性能的低粉煤灰地质聚合物。在较低温度下只有经较长时间养护才能获得较高抗压强度的地质聚合物;而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抗压强度。

  • 标签: 地质聚合物 高温养护 短期养护 低钙粉煤灰
  • 简介:以La(NO3)3·nH2O、Pr(NO3)3·6H2O、Ni(NO3)3·6H2O为原料,丙氨酸为分散剂,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x=0.1~0.9)系列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用TGDSC、XRD、TPR、S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a0.5Pr0.5NiO3在650℃开始形成稳定的钛矿结构,焙烧800℃时,表面晶粒均匀;随着Pr的取代度增大,Pr离子未能完全进入LaNiO3晶格中A位,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钛矿晶体表面,同时La1-xPrxNiO3表面存在两种不同活性的氧物种,缺陷氧结构数量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La1-xPrxNiO3 复合氧化物 表征
  • 简介:钛矿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吸收光性能以及高转换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的原型设计使用不同有机和无机材料的分层结构,因此层之间的界面(特别是在电子被提取的点)对整体效率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 标签: 太阳能电池材料 钙钛矿 聚合物薄膜 电池性能 转换效率 分层结构
  • 简介:研究了白水泥和碳酸钾作为激发剂对掺加有机硅的石膏制品的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硅掺量1.0%,2h时石膏吸水率为0.75%,48h时其吸水率达到13.84%;当0.15%的白水泥、0.15%的碳酸钾与1.0%的有机硅油复合时,石膏72h吸水率明显降低为11.11%,软化系数提高到0.6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激发剂和有机硅复掺的石膏水化产物较单掺有机硅的结晶程度高且排列更为紧密。

  • 标签: 激发剂 磷石膏 有机硅 吸水率
  • 简介:近日,郑州大学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史志锋副教授等人与吉林大学合作,在新型钛矿基发光器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创新性地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全无机异质结构的钛矿LED,其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大大优于已有的钛矿基发光器件报道。

  • 标签: 郑州大学 钙钛矿 LED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性能 发光器件
  • 简介:基于局域密度近似(LSDA,Localspin-densityapproximation)和有效库仑相关能(Uapproach),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VASP,计算了钛矿型钆铝酸盐(GdAlO3,GAP)电子结构,并研究了铽离子(Tb3+)掺杂后(GdAlO3∶Tb,GAP∶Tb)对能带带隙(Eg,Energyofgap)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GAP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宽度主要由价带(VB,Valenceband)顶部的O-2p和导带(CB,conductionband)底部Al-3(s+p)、Gd-(s+d)(p)决定,Eg值为4.8eV;随着Tb3+的掺入,当掺入量为1/4原子比时(GAP∶Tb0.25)出现杂质能级,为3eV、2.3eV,分别对应Tb3+的5D3-7FJ(J=3,4,5,6)电子跃迁和5D4-7FJ(J=3,4,5,6)电子跃迁。当掺入量为1/16时(GAP∶Tb0.0625),仅杂质能级2.3eV较为明显,这一计算结果与GAP∶Tb0.7荧光粉在紫外激发下绿色荧光发射明显这一实验现象相符合(荧光发射主峰对应5D4→7F5(544nm))。

  • 标签: 第一性原理 钙钛矿型钆铝酸盐 电子结构
  • 简介: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反应型阻燃剂,(4-二乙氧基酰基羟苯氧基)(4-羟基苯氧基)环三腈(EPPZ),其特征通过FTIR,^31P-NMR,^1H-NMR分析表征,实验制备的(脂肪族磷酸酯)环三腈含有不同的组分。环三腈聚氨酯(EPPZ-PU)由EPPZ、聚丙二醇、1,4-丁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其特征通过FTIR、TGA、DSC、限定氧指数(LOI)和拉伸强度来表征。结论证明,与纯的聚氨酯相比,用此方法合成的含EPPZ聚氨酯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的拉伸强度,较低的降解温度,较高的残炭率。聚氨酯在不同降解阶段的活化能用Ozawa方法计算。随EPPZ含量增加,聚氨酯LOI值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燃-熄行为。实验同时发现聚氨酯的阻燃作用最初发生在凝聚相。

  • 标签: 反应型阻燃剂 实验制备 聚氨酯 磷酸酯 脂肪族 磷腈
  • 简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掺杂(La0.8Ln0.2)2/3Ca1/3MnO3(Ln=La,Ce,Pr,Nd,Sm,Eu)纳米级晶体。对比在La被其它镧系元素部分替代后,引起的A位离子平均半径的改变和磁矩变化对电输运及磁阻性能的影响,实验分析表明,各个样品在同样大小磁场下的磁电阻存在较大的差别,样品的磁电阻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明显变大,由镧系收缩引起晶格畸变所产生的本征磁电阻占主导地位,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不同掺杂样品间的峰值电阻差异被弱化;各掺杂样品间的转变温度差与掺杂离子半径差和磁矩差密切相关,且离子半径的差异对转变温度的改变贡献更大。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纳米晶体 等量掺杂 磁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