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EMS伊文达-费希尔(Inventa—Fisher)公司开发出1种新型聚酯反应器技术,可降低生产聚酯原材料消耗,并可提高产率。这种称为ESPRE的塔式反应器可使转化费用降低26%,提高销售收益22%,并使聚酯质量得到改进。该反应器可灵活地用于生产PET、PTT、PEN和PBT及其共聚酯。

  • 标签: 聚酯 反应器技术 产率 产品质量 生产装置
  • 简介: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美国糖尿病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产氧生物材料,其可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提供存活所需的氧元素。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利用生物材料将本体的氧传递给B细胞,代表了实现“开发胰岛素分泌细胞培育替代场所”目标的主要一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标签: 生物材料 氧元素 细胞活性 胰岛素分泌 移植 物理学家
  • 简介: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不久前获得100万美元基金用于核反应堆研究项目,包括第四代核反应堆、先进燃料运转方式及核氢问题。在一个3年计划中,麦迪逊分校将研究氧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核燃料间质及核燃料容器对辐照损伤的抵御能力。

  • 标签: 核反应堆 间质 核燃料容器 材料 运转方式 抵御能力
  • 简介:加氢反应器是炼油工业中的核心设备。Cr-Mo钢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反应器的制造。实践证明,加氢反应器在375-575℃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回火脆化。介绍了加氢反应器材料的发展和回火脆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并综述了加氢反应器用钢及其焊缝的回火脆性的研究。

  • 标签: 加氢反应器用钢 CR-MO钢 焊缝 回火脆性
  • 简介:固液反应球磨是在机械力化学和机械合金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材料制备技术,其在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在综述了固液反应球磨技术的特点和机理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固液反应球磨技术的过程模型及其在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固液反应球磨 数学模型 金属间化合物
  • 简介:利用Stober方法合成了球形SiO2颗粒。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在40℃水浴下制备SiO2球形颗粒。通过改变反应物TEOS以及催化剂氨水的加入量,制备了不同粒径的球形SiO2颗粒。利用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随着TEOS和氨水加入量的增加,SiO2颗粒的粒径增大,并探讨了其变化机理。

  • 标签: SIO2颗粒 粒径 TEOS 氨水
  • 简介:在超音速气流粉碎条件下,以Cd(OAc)2·2H2O和Na2S·9H2O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实现超细CdS粒子的公斤级合成,采用XRD、激光粒度仪、SEM和TEM等表征产物结构、粒子大小和形貌。结果表明:得到的CdS粒子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近似圆球形,但粒子间团聚现象较明显;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制备超细CdS的机理。

  • 标签: 超音速气流法 低温固相反应 超细 CDS
  • 简介:清华大学与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实现了膜分散微结构反应器可控制备纳米碳酸钙工业应用。应用该项新技术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粒径分布窄,能耗低,二氧化碳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标签: 可控制备 反应器 微结构 膜分散 纳米颗粒 纳米碳酸钙
  • 简介: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反应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涂层材料能够对反应堆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减少维护,并能在工业运行的条件下允许铀燃料更充分地反应。由于碳化硅(SiC)在高温下具有超凡的强度、与水和蒸汽的超低的反应活性、超低的中子吸收特性、

  • 标签: 反应堆材料 碳化硅涂层 性能 麻省理工学院 涂层材料 研究人员
  • 简介: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论催化研究组李微雪研究员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韩国汉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先进光源和理论计算,从谱学上证明了在原位反应条件下Pt(l10)表面上催化氧化一氧化碳的活性相。研究结果以全文的形式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原位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相和微观反应机理是多相催化反应研究中的挑战课题之一,代表性的一个课题就是汽车尾气Pt催化剂催化氧化的一氧化碳的活性相和反应机理。早在2004年,李微雪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结合高压隧道扫描电镜,研究了氧化气氛下Pt(110)表面的氧化行为,构造了

  • 标签: 催化氧化反应 原位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合作 高压 美国化学会
  • 简介:乙炔二聚反应制备乙烯基乙炔(MVA)是氯丁橡胶合成工艺中的重要过程。传统的乙炔二聚反应因Nieuwland催化体系与MVA形成的配合物的活性高,会进一步与乙炔反应形成二乙烯基乙炔(DVA),甚至高聚物。控制Nieuwland催化剂的活性,减少DVA和高聚物的产生,提高反应选择性,可实现节能减排。加入LaCl3以改善Nieuwland催化剂活性,调控乙炔二聚的催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LaCl3-Nieuwland催化剂可抑制DVA的产生,减少DVA与乙炔继续反应形成高聚物,可提高MVA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80℃下,MVA/DVA值从6左右提高至19,MVA选择性由80%提高至95%,高聚物的生成量大幅度减少。LaCl3-Nieuwland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反应活性,60℃时,反应产物气相中MVA的体积分数达到10%。计算结果表明,传统Nieuwland催化剂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379.8kJ·mol^-1。而LaCl3-Nieuwland催化剂存在下,MVA-乙炔反应生成DVA能垒较乙炔二聚形成MVA高686.07kJ·mol^-1。LaCl3-Nieuwland催化体系可强化乙炔二聚形成MVA。

  • 标签: 催化剂 聚合 选择性 乙炔 二聚
  • 简介:不饱和聚酯(UP)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在成型加工过程中,不饱和聚酯树脂常作为复合材料的一种基体树脂来使用。然而,不饱和聚酯树脂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耐碱性差;在低聚物不饱和聚酯树脂与苯乙烯单体进行交联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体积收缩、性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机械性能可以通过将其与不同的材料进行嵌段来得以提高。在研究中,使用聚氨酯(PU)作为改性剂来提高UP树脂的韧性,并讨论了作为PU软段的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及PU含量对PU改性UP树脂韧性的影响。通过甲基二异氰酸酯(MDI)上的异氰酸酯基和UP分子上的羟基反应生成了一种UP/PU聚合物网络,发现当PU质量分数大约为2%时,其韧性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可以通过弹性PU链段嵌入脆性UP树脂这一现象来加以解释。

  • 标签: 不饱和聚酯 聚氨酯 聚合物网络 韧性 热固性树脂
  • 简介:近年来,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尤其是聚酯)的新型抗冲改性剂已有相关报道。由羟基、羰基以及环氧封端的超支化聚酯可以制备低黏度的共混物。加入少量这些聚酯就足以极大地提高共混物的韧性而不降低其强度以及玻璃化温度。超支化聚合物(HBP)的重要特征是其支化重复单元的极高支化度,以及聚合物核壳结构表面带有的大量功能性端基。由于高度支化的结构阻止了链缠结的发生,超支化聚合物通常在熔融态或溶液中显示出较低的黏度。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主要受数目众多的端基影响,因此进行端基改性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超支化聚合物。

  • 标签: 超支化聚合物 增韧环氧树脂 嵌段共聚醚 核壳 反应性 超支化聚酯
  • 简介: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合成了一系列BaTi1-xZrxO3固溶体纳米粉末(0≤X≤0.3)。经XRD证明,产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TEM形貌观察,粒子为均匀球形,平均粒径70nm。通过制陶实验,分别测定了该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介电损失。结果发现,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在BaTiO3中掺入适量锆以后,室温介电常数由纯钛酸钡的3000提高到8600,而介电损失却下降了一半。

  • 标签: 低温固态反应 化学掺杂 钛酸钡纳米晶 介电性能
  • 简介:钯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一直是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CO与烯烃共聚制备聚酮的工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来钯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钯种类、配体类型、钯的负载方式及反应介质的应用等。以期为制备新型、高效的钯催化剂提供思路,推动C0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的工业化发展。

  • 标签: CO 聚酮 钯系催化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摩尔比为Ni2+:Zn2+:Fe3+:0.6:0.4:2.0的水溶液与OH-在气泡液膜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制得0.6Ni(OH)2(H2O)0.75·(0.4-n)Zn(On)2·2(1-m—n)Fe(OH)3·mFezO3·nZnFe2O4·xH2O前驱体,微结构为大量螺旋状分子簇和少量亚晶结构,用XRD检测结果表明,前驱体在室温放置10和14个月的转化产物是Fe2O3,ZnFe2O4和Nin6Znn.Fe2O4;放置55个月的主要产物是Nin6Znn4Fe2O4。提出了分子簇演绎氢氧化物脱水,优先生成Fe2O3晶核,亚晶结构演绎新生态氧化物分子自组装的低温自发固相反应机理。

  • 标签: 气泡液膜 低温自发固相反应 Ni—Zn—Fe氢氧化物 分子自组装 反应机理
  • 简介:日本核研究开发机构成功生产出用于高效发电及热化学制氢等的超高温反应器(VHTR)中包覆燃料颗粒用的ZrC包覆材料。之前一直使用的是SiC包覆材料。若使用熔点高达3420℃的ZrC,则比使用SiC的输出功率高,并可减小堆芯,还可使制造成本下降20%-30%。

  • 标签: 研究开发机构 包覆材料 ZRC 反应器 超高温 生产
  • 简介:以Sn8Zn3Bi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合金化方法研究了不同含量的Cu元素对其显微组织、钎料合金与Cu基板钎焊后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尺寸及焊接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8Zn3Bi-xCu/Cu(x=0.3,0.5,0.8,1.0,1.5)焊接界面IMC主要为层状Cu5Zn8相。随着Cu含量的增加,界面IMC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接头的剪切强度逐渐提高,Sn8Zn3Bi-1.5Cu/Cu接头剪切强度较Sn8Zn3Bi/Cu显著提高。经120℃时效处理后,Sn8Zn3Bi-xCu/Cu(x=0,0.3,0.5,0.8,1.0,1.5)焊接接头剪切强度都明显下降,接头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为局部脆性断裂,但添加了Cu元素的钎料界面IMC生长速度较Sn8Zn3Bi钎料慢,因此Cu元素的添加抑制了界面IMC层的生长。

  • 标签: 无铅钎料 Sn8Zn3Bi IMC 剪切强度
  • 简介:首先在超声波场中用表面活性剂SDS对纳米Ag粒子进行亲油化处理,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纳米Ag粒子在反应介质中纳米分散的同时,引发苯乙烯单体在纳米Ag粒子表面发生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Ag/PS(银/聚苯乙烯)复合粒子。最后对超声波引发纳米Ag粒子表面的分散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运用SEM、FTIR、XPS、TGA、XRD等测试手段对Ag/PS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

  • 标签: 复合粒子 分散聚合 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