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学术刊物《先进材料》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碳纳米管形成迄今最小的全息像素,从而获取高清晰度的全息影像,这一技术未来有望提升全息图像的视觉感受。全息影像技术主要指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这种技术曾展现在许多描述未来生活的科幻电影中。
简介: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工程师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氧化石墨烯过滤膜。这种薄膜拥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氢气和氦气能够轻易通过这种薄膜,而其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通过的速度则要慢得多。并且,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厚度不到2纳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
简介:
简介:索尼日前对外展示了一款新摄像头,其搭载的是一块2mm款100万像素的传感器。索尼宣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100万像素传感器,它可以缩小智能手表、其它小型轻量设备的尺寸,或者使产品更具特色。
简介:加利福尼亚州Menlo公司、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和能源部的SLAC国家加速实验室发现了一种使用金刚石的方式,可以达到最小可能尺寸的金刚石,即将原子组装成最薄的电线,这种最薄电线仅仅有三个原子厚度。
简介:合成了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将此衍生物涂敷在氨丙基球形硅胶上,制备了一种具有手性分离能力的手性固定相。采用此固定相对两种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并对极性添加剂的影响和相应对映体的圆二色光谱的分析以及旋光值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固定相对此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使样品基线分离,具有较大的分离度。
简介:由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是众所周知的,采用各种分离技术来浓集放射性核素,防止其向环境扩散。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膜蒸馏(MD)、反渗透(RO)、支撑液膜(SLM)等方法。
简介:以名义粒径为240nm的聚苯乙烯标准纳米颗粒悬浮液为样品,利用离心沉降场流分离仪以0.1%FL-70的水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检测器波长为254nm时,纳米颗粒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通过分离通道的保留时间,从而确定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测定值为247nm。此外,还利用扫描电镜法测定了纳米颗粒标准物质的粒径,测定值为220nm,结果表明,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较扫描电镜法更接近于聚苯乙烯纳米颗粒标准的名义粒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可望成为纳米尺度表征的一种参考方法。
简介:膜分离技术是以新材料为基础的高效分离技术,因其过程具有简单、稳定、易于控制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海水淡化、纯水制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21世纪最先进、最有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技术。因此,膜分离技术也将成为有效解决我国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饮水安全等环境与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获得迄今最小金息像素
世界最薄分离膜问世
世界最小的“碳纳米温度计”在日本问世
索尼称造出世界最小100万像素传感器
使用世界上最小的金刚石制作微小电线
纤维素衍生手性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膜分离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离心沉降场流分离技术用于纳米颗粒尺寸的准确表征
膜分离技术在解决中国三大水环境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