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磷酸镁水泥(MPC)具有快凝快硬、早期强度高、流动性好等优点,但突出的高脆性问题严重限制了它的工程应用。综合国内外磷酸镁水泥韧性改善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磷酸镁水泥主要增韧改性方式聚合物乳液、短切纤维和纤维织物对磷酸镁水泥的增韧改性效果。聚合物乳液掺量较高时可改善MPC的变形、抗裂能力,但是会导致MPC早期工作性能和强度降低,限制了聚合物乳液在MPC增韧改性方向的应用;短切纤维和纤维织物对MPC的粘结性、抗裂性和抗冲击性能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采用高弹性模量纤维增韧有利于MPC在混凝土道路抢修、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隧道用喷射混凝土等方向的应用。
简介:以死烧MgO(M)、KH2PO4(P)和硼砂(B)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镁水泥(MPC),采用精密pH计测试MPC体系(水灰比为5)28d的pH变化,多路温度测试仪记录MPC体系6h内的放热特性,以探讨MPC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特征。采用XRD、差热分析(DTA)分析各龄期水化样中的反应产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MKP),MK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需满足一定水化动力学基础,在水化初期发现有少量K2Mg(HP04)2·4H2O作为MKP中间相而产生;水化1d后的试样中可发现部分棒状和板状的MKP结晶,经过28d后基体发展为结构密实、充分水化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C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简介:以磷渣粉作为磷酸镁水泥的掺合料,研究了磷酸镁水泥(MPC)的凝结时间、流动性、力学性能和物相组成,探讨了磷渣粉对MPC水泥石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和水化机理。结果表明:磷渣粉能明显延长MPC浆体凝结时间,磷渣粉火山灰效应明显,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能提高浆体流动性并能提高水泥石后期的抗压强度,随着磷渣粉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却呈下降趋势。MPC水化体系中,磷渣粉电离的OH-抑制了氧化镁的溶解,延缓了水化的快速进行。
简介:还原工序是硅热法炼镁的最大能耗和排放工序,其主要工艺影响因素包括配料、真空系统、燃烧加热技术、还原罐寿命、还原炉结构以及镁还原渣处理。分别分析了各工艺因素对炼镁能耗和排放的影响机理,重点综述了还原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及其应用现状,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1)采用微机配料;(2)在机械泵前加水环泵或利用蒸汽射流泵代替机械泵进行抽真空;(3)采用蓄热燃烧技术;(4)开发新的还原罐材质以提高其寿命;(5)调整还原炉结构,延长烟气在炉内停留时间、提高还原罐密集度,或采用竖式炼镁还原炉;(6)机械化出渣、回收渣料热量并对还原渣进行再利用。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剂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镁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剂水玻璃对硫氧镁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凝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镁胶凝材料的7d抗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简介:主要研究铁鳞、高铁镁砂两种添加剂及两种添加剂的含量对水泥窑烧成带用方镁石-尖晶石砖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挂窑皮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铁鳞的试样气孔率高于加入高铁镁砂的试样,并随着加入量增加而升高;耐压强度随着铁鳞含量增加而降低,高铁镁砂的加入引起砖的常温耐压强度不规则变化,当高铁镁砂含量为3%时,耐压强度最大;加入12%高铁镁砂的试样挂窑皮性能最好,抗渗透能力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