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 标签: 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圆环病毒2型 PCR 分离鉴定
  • 简介:猪圆环病毒(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主要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生长发育。且致死率较高,此病可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或有黄疸、消瘦、死亡等,病理特征主要为全身器官的炎性变化。该病自1991年开始报道以来.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致病机理
  • 简介: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以猪瘟病毒为抗原,确定了Dot—PPA—ELISA检测猪瘟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经仔猪睾丸原代细胞培养纯化,以0.05mol/LpH9.5C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0.98~1.15mg/mL制备诊检抗原膜片;采用4%蛋清蛋白0.05mol/LpH9.5CBS封闭;检测反应稀释液应用0.01MPPBST(含0.1%PEG、0.05Tween-20),酶结合工作浓度以1:30,底物选取4-氯1-萘酚等为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重复试验证明了其检测稳定性好。交叉试验、阻断试验证明了其特异性强.

  • 标签: 猪瘟 抗体Dot—PPA—ELISA 最佳条件
  • 简介: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鉴别、定位以及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揭示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对研究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手段,旨在为鱼类消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营养学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硬骨鱼类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胃肠激素 组织化学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herpesvirus2,CyHV-2)是引起鲫和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的病原,在世界多个国家传播、流行,给鲫、金鱼和异育银鲫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简要综述了鲤疱疹病毒2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控等研究进展,以期为鲤疱疹病毒2型基础研究和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 标签: 鲤疱疹病毒2型 鲫造血器官坏死 金鱼造血器官坏死 防控
  • 简介:本文介绍了锦鲤疱疹病毒(KHV)的临床感染症状和5种检测手段,包括PCR检测法、细胞培养分离法、透射电镜观察法、ELISA检测法、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IFAT)等,旨在通过进一步了解锦鲤疱疹病毒病的发病机理,为KHV病毒株的分离纯化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KHV 症状 检测 分离
  • 简介:虹鳟IHNV-B病毒血清型测定赵志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1990年在我国本溪虹鳟鱼场患病鱼苗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测定,并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鉴于该病毒与已报道的IHN病毒在形态、特性及流行病学上的一...

  • 标签: 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 中国本溪株 血清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猪圆环病毒感染是近几年发现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已引起世界范围内养猪生产者的高度重视。猪感染圆环病毒可引起的疾病有: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和仔猪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等,并且在PRDC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其理化特性、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防治 生物学特性 病毒性传染病 理化特性 病理变化
  • 简介:根据JineBank中报道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ORF2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重庆梁平县某猪场疑似PMWS的断奶仔猪病料为模板扩增出了特异性的DNA片段,长度约为1150bp,与预期值相符,证实重庆地区猪群中有PCV-2的感染。为重庆地区猪圆环病毒的控制和防疫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PCV-2 PCR 检测
  • 简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对照血清:标准猪伪狂犬病阳性血清、标准猪伪狂犬病阴性血清由购买的试剂盒配备。1.1.2待检血清:采集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三多寨镇、大山铺镇、新民镇、新店镇养猪场户养的527头份血样,详细记录所采血样对应的猪的年龄、品种、地域分布等数据。

  • 标签: 猪伪狂犬病 自贡市 流行分析 抗体水平 阳性血清 试验材料
  • 简介:猪流感除了其显而易见的兽医传染病学意义,更在于其深远的公共卫生意义以及在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种间传播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因此本文主要论述猪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猪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新宿主的机制.希望对禽流感和人流感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猪流感 SIV 传播机制 流行病学
  • 简介: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株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已近50年,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不能正确使用疫苗、不能适时免疫以及疫苗中含有过多的过敏原而使猪瘟疫苗达不到好的效果。为消除接种猪瘟疫苗时的母源抗体干扰和仔猪的过敏反应,哈药集用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白同臣等建议:(1)在猪瘟免疫时,要适时免疫尽量消除母源抗体的干扰带来的不利影响。

  • 标签: 猪瘟疫苗 母源抗体 过敏反应 仔猪 干扰 接种
  • 简介:今年,我库鱼苗孵化根据区水产局召开的“新激素推广座谈会议”的精神,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先后对鲩、鲢、鳙鱼进行了36组催产,实践证明,LRH类似确是一种高效催产剂,值得推广。

  • 标签: 催情 家鱼 催产剂 鱼苗孵化 推广 鳙鱼
  • 简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5年12月5日,某养猪户8头断奶仔猪突然发病,病猪表现为走路摇摆,似醉酒样、四肢、胸部肌肉震颤,呼吸加快。每分钟40~50次。心跳加快,每分钟100-120次,且心律不齐,体温38.5-39.5℃,病猪口吐白沫,混有死老鼠肉,经询问,畜主曾于前两天投放过有机氟灭鼠药。

  • 标签: 断奶仔猪 氟化物中毒 诊治 发病情况 临床症状 养猪户
  • 简介:猪圆环病毒感染(Porcinecircovirusinfechon,PCI)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感染相关的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缺商品化的疫苗、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的控制能力,使养猪业蒙受惨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当前国内外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探讨防制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当前国内外养猪业密切注视的热点。

  • 标签: 猪圆环病毒感染 养猪业 病毒性传染病 威胁 免疫抑制 治疗药物
  • 简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以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并通过ELISA检测为抗体阳性者的血清为材料,于2000年首次从重庆地区分离出PRRS病毒。母猪血清接种Marc-145单层细胞,经盲传至第四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痛变效应(CPE);细胞培养经电镜观察,发现其中有球形的病毒粒子,粒子大小为40~80nm,核心直径为20-40nm;病毒TCID50为10—4.46/0.05mL;用抗PRRSV特异性抗体能特异地中和病毒,中和指数为100,并将该地方分离株命名为PRRSV—SCQ株。根据Genbank中PRRSV北美洲株ATCCVR-2332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RRSV—SCQ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其GP5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18一T的EcoRV住点;测序结果表明该GP5基因序列与PRRSV—VR2332、LV株的GP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4%和62.14%,GP5蛋白氨基酸推导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1%和54.37%,揭示SCQ地方分离株与VR2332株在基因型上更为接近,应属于美洲型。

  • 标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SCQ地方分离株 分离鉴定 基因型
  • 简介:我国南方地区,冬春季节低温高湿,为猪病毒性腹泻疫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多发季节。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由于猪只转运或人员流动引入该病并传播开来。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急性发病时常于7d内导致大规模感染。发病猪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者呈喷射状;粪便呈多种颜色,迅速脱水消瘦死亡,感染天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种猪表现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伴发流产等症状,如果流行时间长,还常常导致死胎、木乃伊、弱仔比例增多。如果控制不及时,本病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十分巨大。

  • 标签: 规模化猪场 病毒性腹泻 南方地区 控制 疫病 消化道感染
  • 简介: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nosis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 标签: 虹鳟 细胞培养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