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于广西一些养殖场频繁发生以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仔猪呼吸道症状等为特征的流行性传染病,怀疑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所致.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黄伟坚等从病猪中采集材料,经RT—PCR检测为硝、性后,接种于Marc-145细胞,经过六代盲传,发现典型的细胞病理变化(CPE),经鉴定为PRRSV,命名为GXA株,其毒价为105.33TCID50/mL.参考VR-2332和CH-la株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分别对GXA株的E、M、N基因同时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应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拼接得到GX丸株的E,M和N3个基因片段共长为1473bp.同源性分析表明。GXA株与VR-233、MLV和RJ-4的同源性为99.7%-100%,而与欧洲型代袭株LV的同源性只有66.4%.表明GXA与VR-233、MLV和RJ-4株亲缘关系比较密切;与欧洲代表株LV亲缘关系较最远。属于美洲型毒株,有可能来源于疫苗株.
简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本研究以出现繁殖障碍的母猪并通过ELISA检测为抗体阳性者的血清为材料,于2000年首次从重庆地区分离出PRRS病毒。母猪血清接种Marc-145单层细胞,经盲传至第四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痛变效应(CPE);细胞培养物经电镜观察,发现其中有球形的病毒粒子,粒子大小为40~80nm,核心直径为20-40nm;病毒TCID50为10—4.46/0.05mL;用抗PRRSV特异性抗体能特异地中和病毒,中和指数为100,并将该地方分离株命名为PRRSV—SCQ株。根据Genbank中PRRSV北美洲株ATCCVR-2332的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PRRSV—SCQ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其GP5基因片段.并将该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18一T的EcoRV住点;测序结果表明该GP5基因序列与PRRSV—VR2332、LV株的GP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4%和62.14%,GP5蛋白氨基酸推导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51%和54.37%,揭示SCQ地方分离株与VR2332株在基因型上更为接近,应属于美洲型。
简介: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pancreaticNecnosis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简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carpio上皮细胞(carpepithelial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
简介: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简介:近两年来,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流行,造成鱼苗100%死亡;咸鱼的损失也高达30%~80%不等。为了确定该病病原,本试验对患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进行了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南宁和合浦两地分离到NN和HP两株G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腹腔注射感染可引起健康斑点叉尾鮰100%死亡,浸泡感染可引起30%-55%死亡,并且感染发病的斑点叉尾鮰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两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均与国外报道的鮰爱德华氏菌参考菌株(JCM1680)相同;两株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JCM1680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为99.3%。以上研究证实,NN和HP两株细菌为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其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为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本研究首次对国内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证实了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在广西斑点叉尾鮰养殖业中的流行及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国内该病的控制及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LCJY-002)。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艋示:该菌为弗氏柠檬峻杆菌(Citrobcwterfundii)。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6bp的核甘=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C691177);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C.frgulldii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LCJY-002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文:该菌具有敛病性,PCR检测表明: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屈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爪:该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
简介: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