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简介: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简介: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能产生多种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胃肠激素。该类激素除了能促进胃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外,还能控制摄食行为、调控消化道运动以及细胞营养作用,甚至能够影响其他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基本概况有助于深入地研究鱼类的消化生理,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是研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鉴别、定位以及形态学的重要方法,利用这些技术能够揭示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生物功能及作用机理,对研究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机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鱼类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手段,旨在为鱼类消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营养学提供参考资料。
简介:研究了盐度对高体革(Scortumbarcoo)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温度25±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2.50±0.23g的高体革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0,5,8,11,13和16条件下20d,检测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13时又急剧升高;脂肪酶的活力则是随盐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盐度升高到13时也急剧升高,盐度16时最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体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
简介:研究了不同季节体质量为107.824-22.97g的兴凯湖野生红鳍原鲐(Cultrichthyserythropterus)肝胰脏、肠道消化酶活力及夏季昼夜变化和肌肉氨基酸种类组成、含量及其变化,探讨其营养生态特性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红鳍原铂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性显著不同(P〈0.05),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同一季节蛋白酶比活均显著高于淀粉酶比活(P〈0.05);红鳍原鲐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比活的昼夜变化为:19:00~21:00、19:00和16:00~19:00时值最高,7:00、7:00和21:00值最低。红鳍原鲴肌肉由18种氨基酸组成,冬季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五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春、秋季(P〈0.05),而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谷氨酸含量均最高,最低为胱氨酸。春、夏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较高,秋、冬季较低;秋季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研究表明,野生红鳍原鲐消化生理具有不同季节和日变化特点,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提示:冬季鱼体代谢活动对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的依赖。
简介: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简介: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as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mg·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5.16μg·g-1·min-1,与对照组7.07μg·g-1·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酶活性;神曲组淀粉酶活性达72.57U·dl-1,与对照组(53.2U·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组褐藻酸酶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组。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酶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酶次之,褐藻酸酶和蛋白酶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等促进了细胞分泌。
简介:通过测定系列配合日粮中脂类及其脂肪酸消化率,估测斑节对虾的最佳脂肪酸和脂类需要量。当日粮脂类含量为45、75和105g/kg时,其总脂消化率相似,而日粮脂类含量为135g/kg时其总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总脂消化率不受脂肪酸组成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17g/kg和总脂含量大大超过455/kg的日粮除外。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20:5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表现出最高消化率。具有不饱和键的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18:ln-9)消化率较高。长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最低,且随着脂肪酸链长度的增加,其消化率降低。该研究结果清楚表明:日粮中脂类含量影响自身消化率,其总脂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总脂和各自脂肪酸消化率。
简介:Inordertoguidefishfarmerstounderstandwaterenvironmentastheyaffectaquaculture,inthispaper,thecharacteristicsoftheenvironmentalfactorsincludingphysicalfactors,chemicalfactorsandsooninaquaculturewateraredescribedindetail.Meanwhile,theeffectsofthosefactorsonaquacultureproductionarealso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