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桑树是一种多年生、阳性、落叶、深根性木本植物。我县桑园的栽植模式为宽行窄株(1.5—2米×0.4—0.3米)。以成林桑园而言,每年绿叶期只有7个月左右,而叶面积指数在3以上只有3—4个月,叶面积指数2以下的时间有4—5个月,叶面积指数如果下降到2以下套种适宜的经济作物基本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根据不同经济作物的不同生理特征,在桑树的不同生长时期合理套种,在秋冬季套种耐低温的阳性作物如:莴苣、蒜苗、过冬蔬菜等;而夏季则充分利用夏伐后光强度,种植中温型早熟品种如瓜类、香菜、小青菜等,两种两收,增加桑园收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实情,我们探索出了适合本地情况的成林桑园的套种模式,取得了每667m^2桑园间作收入超2000元的效益,得到了广大蚕农的认可,现将几类间作模式介绍如下:
简介:桑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桑苗易栽,成活率较高,每年剪伐和一年多次采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若桑树栽后不施肥、不除草、不管理,则桑苗长势差,有的则耗尽自身营养后死去;若桑树采叶和伐条后不施肥、或施肥不足,树势就会衰败甚至死亡,所以肥培管理措施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养蚕的产量和收入,间接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桑园近3万亩,据调查其"重栽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桑园杂草丛生、湿害严重,发生虫害,造成桑苗矮小、叶片发黄,不能用于养蚕,坡薄地净作桑园甚至出现死苗现象,严重挫伤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那么桑园里到底间种什么矮杆作物好?并采用哪种模式结构种植矮杆作物能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在永和乡2001年和2003年所建的2000多亩桑园中开展试验、示范、进行探讨.
简介:生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生态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许多地方蚕业已形成区域分布,集中连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生态蚕业模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蚕桑生产大多数仍未向生态蚕业方向发展,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加上蚕沙没有固定消毒存放位置,养蚕环境被污染严重,不利于养蚕的消毒防病.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简介:秋用蚕种浸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工作,是属于环节多、参加人员多、技术处理要求严格的流水作业,如日浸酸4万张毛种,十多个生产环节,需技术人员30人左右,辅助工100多人。如何进行有效组织保证生产安全,提高蚕种质量,多年来我们进行了探索。以前我们均采用的是拉通式组织浸酸工作,即边浸酸边盐比,由于人多,工序多,组织管理难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们改革秋季浸酸组织方式,分两段进行,即先浸酸入库冷藏,浸酸全部结束后,再根据用户的出库时间陆续出库盐比。这种组织方式由于时间和生产管理人员精力比较充足,对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管理更细致到位,对提高蚕种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