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主义中国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关键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二是必须坚持马克主义中国的创新,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三是必须坚持马克主义中国的“大众”,实现大众必须抓好理论内容常识、与公众实践相结合、走进日常话语、走进日常意义、接受超常识的整合等五个环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 创新 大众化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马克主义中国理论创新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开拓性、继承性、系统性、前瞻性、务实性、本土性、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马克主义中国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主义中国理论创新实践。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 简介:对于'生态学马克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派别问题,有多种不同观点.本文赞同'生态学马克主义'是'绿色运动引发的两股思潮',并认为两者有共同点,也各有特色.'生态学马克主义'认为,绿色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态危机代替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应该克服异己消费,建立稳态经济模式,采取非暴力革命途径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些基本主张为人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其以生态危机论替代经济危机论、技术取代论以及稳态经济论、西方中心论及其危机转嫁论等理论和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 标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危机 经济危机
  • 简介: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有机马克主义主张将马克主义与过程哲学相结合,建立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的马克主义。有机马克主义呼唤生态文明,其理论发展和实践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全球实现生态正义,也就是在发展中要实现对自然的关怀,要顾及对他者、对弱者、对后代人的生态利益,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的福祉。有机马克主义通过揭示资本主义正义结构的内在局限和人类权利话语从“一维”向“三维”演进历程阐释了有机马克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有机马克主义强调有机思维对机械思维的超越,生态正义作为有机马克主义的理论核心,具有调和性、开放性、整体关联性等思想特点。有机马克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生产方式和教育模式,主张通过“共同体”的价值旨归,区域性的“有机化”空间和开展有机教育来促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有机马克主义关于生态正义的价值取向和认知值得借鉴。但对待有机马克主义的生态正义思想,应从整体上持审慎态度,特别是在促进有机马克主义生态正义理论与中国生态文明的对话过程中,不能妄断“中国马克主义正在演变为一种有机马克主义。”切忌盲目跟从,不能过于抬高有机马克主义的思想地位,要避免对有机马克主义的过度解读。

  • 标签: 有机马克思主义 生态正义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 简介:当前学术界对马克主义环境哲学的研究可谓多维度、多视野;相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哲学来说,马克主义环境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个性;它既是对西方环境哲学的积极扬弃,又是对“生态文明”塑造的时代回应。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环境哲学 独特个性
  • 简介:生态马克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很多观点既具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笔者考察了二者在思想基础、第一要义、理论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五个方面观点的契合与分离,认为科学发展观可以借鉴生态马克主义的优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 比较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介绍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我国的实践状况,以及我国林业与森林资源的现状,说明了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明了以马克主义经济学指导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以马克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林业 循环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简介: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 标签: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 简介:这个世界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与内在生命相融合?是否就如同主体之于客体,精神之于物质?如果如此,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存方式将不得不改变:我们将不得不融入现实,而非将自己的设计强加给世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参与的模式,它能让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同时,这种参与模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表达我们的创造.协同,就是这样一种与道家"无为"思想一致的参与模式.它不仅针对环境的可持续,而且也是对现代性所造就的社会变革模式或曰"发展"模式的替代.

  • 标签: 物质主义 环境主义 现代性 参与模式 协同
  • 简介: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定了系列顶层政策,并将“生态产品”“生态价值”“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写入国家重要文件中.在此背景下,笔者从基本特征、时代性、生态性等角度对马克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1)探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与基本特征;(2)研究了新时代下马克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发展,包括马克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时代内容与形式、马克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支点,并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时代发展的实现路径;(3)从新时代生态价值观、生态延伸的主要内容、生态延伸的途径和特点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生态延伸;(4)从劳动一致性、研究对象一致性、目标一致性等层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新时代生态思想的内在统一性.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下对马克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提供参考.

  • 标签: 劳动价值理论 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资产 基本特征 时代特性 生态性
  • 简介:前言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掌握全国荒漠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防治荒漠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公约〉的有关义务,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和沙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和沙化监测体系。

  • 标签: 土地荒漠化 沙化面积 中国 防沙治沙工作 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
  • 简介:2015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苏大学李明宇、李丽两位老师的新作——《马克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为生态哲学的研究增添了鲜亮的一笔,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的探索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通读全书,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见微知著,在高屋建瓴和小中见大之间拿捏得较有分寸。自始至终都彰显了作者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坚定信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作者展开研究的主线,又是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行文中不难看出,对于生态文明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视角。

  • 标签: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李明 创新
  • 简介:在实践思维方式所开敞的生存论视阈中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意蕴,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是通过对现实的异化实践和异化理论的批判,昭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理想,从而显明了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和人对自然的应然的实践态度.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人道主义的生态道德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生态道德信念是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生存论 生态伦理 自然
  • 简介:如果试图问什么是环境主义,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环境主义的考察,提出正义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环境主义的核心,应当用环境正义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标签: 环境主义 环境正义
  •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直面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 习近平 主义 生态环境保护 学习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马克主义文明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成果,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和长期探索生态环境建设得出的重要实践结论,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理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

  • 标签: 新中国 历代 中央领导集体 生态文明思想
  • 简介:全球自肇始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社会主义在全球的浪潮中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制度保障;扩大开放是把握全球机遇的最佳选择;科技进步是谋求全球主导的根本途径.

  • 标签: 全球化 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 历史经验
  • 简介: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洋溢油 问题化 建构主义 环境突发事件 社会结构
  • 简介:中小企业国际经营是世界经济一体进程中企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国际经营路径是其成功的关键.中小企业国际经营路径包括国际化成长路径和市场国际路径,市场国际是国际化成长的动力,国际化成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自身产业特色与资源优势,选择与大企业合资合作的国际化成长路径,选择OEM模式及集群模式拓宽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

  • 标签: 中小企业 国际化经营 路径
  • 简介: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开创了环境整体主义的新路径,但他简洁的表述风格为反对者留下了口实,为此,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围绕着“生态法西斯”、“反人类”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尽管个体主义者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但随着整体主义的后继理论不断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整体主义的合理性日益增强。从趋势上看,一种充分考虑了个体利益的环境整体主义将会成为环境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整体主义 大地伦理 生态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