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许多野生植物资源进入市场,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采集者带来不菲的收入。天然野生植物资源成为商品,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固然有利,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觑。我国对野生资源环境的管理一直采取“国家所有,地方(企业)经营”的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除国家指令性苗木种子、药材、食品资源由当地居民少量采集外,大部分野生植物资源难以流入市场,因而虽有采集但植物链仍得以繁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多样性、野生植物的宜于采集和高利润,以及人们道德水准和环保意识低下等多种因素,使上述管理模式的不完整性日益彰显。每到采收季节,野生植物资源所在地的居民蜂拥而上,恣意采集,严重破坏了生物链,部分野生植物资源因此濒临灭绝。因此,有必要对野生植物资源采取“国家所有,地方(企业)经营,个人承包采收”的管理模式,通过有偿承包的方式使资源环境的责、权、利真正落实到位。发包时收取的资金可还原作资源保护,从而使野生植物的采收形成良性循环。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自1998年以来对红松果实采集权实行季节性竞价有偿承包。采收期内,承包者相应地承担起了林地内乔、灌、草、藤植物的保护责任,使国有林地内植被资源...
简介:通过对新兴媒体的典型代表——手机媒体的三大传播特征:时空的重构;人际关系的变化;消解传统媒介中心地位的分析,论述了了手机媒体在信息获取、过程参与和使用体验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可能性。从理论上看,手机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教育对象的方向存在统一和背离两种可能性。揭示了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二重性特质,并进一步分析了实践中手机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二重性影响的具体表现,既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导致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危机和心理危机;既提高了教育对象主动参与程度,增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也增加了各种非主流文化、消极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可能性,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研究课题。
简介:1佛山市林业发展现状和城市林业发展基础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倚广州,南毗港澳,地理位置优越,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总面积3848.49km2,全市常驻人口660多万.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653.7亿元,占全省10%,人均GDP47100元,是广东省平均的2.5倍.
简介:即墨市是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海之滨的胶州湾东畔。东部沿海山丘区面积有13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8.7%,其中山峦面积12.5万亩。山峦地区土地瘠薄,造林绿化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处在植被稀少、绿化档次较低的落后局面。近年来,即墨市委、市政府把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纳入全市12件大事和重点工程范畴,仅2003年,全市新造林10.85万亩,为过去七年的总和,连续两年造林总量翻番。其中,荒山绿化就达到5.6万亩,共投资1.01亿元,栽植各类苗木840万株。实现了荒山绿化的历史性突破,山峦绿化率达到了85%。即墨市主要抓了以下三个大转变:一、转变思想观念。组织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充分认识到林业建设不单是解决林产品需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化生态状况,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办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转变管理体制。即墨市从创新机制入手,革除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弊端,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林业。一是实行包荒山绿化责任制。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联系重点镇(区、街道办事处)承包荒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
简介:“环境悬崖”是指伴随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凶险境况和继续下行的悲惨境遇,表征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程度,反映出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性,如临环境深渊.面对“环境悬崖”,除了发出“生态启蒙”的思想呐喊,应积极寻求化解之策,诸多学者竭力从西方寻找化解之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但蕴含着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有用来指导人类克服当代“环境悬崖”的思想机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其内在的精神和自己独特的体系,其价值理念以天人合一为诉求,并有系列的制度设计与之相匹配,其中的“天道”与“人道”、万物平等、“道”与“技”和“圣王之制”等思想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和而不同”的中国生态思想,体现出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1)将“天道”与“人道”贯通于一体,充分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主张人与天地万物是平等的,包括动植物在内的整个宇宙系统的生命,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具有超越历史的普遍适用性和恒久价值;(3)把技术放在理论和道德的原则驾驭之下,认为理论高于技术,主张“好于道”则“进于技”,把技术置于原则驾驭之下;(4)通过“圣王之制”来保护生态作物的生长,用法律来调节自然资源再生能力与人类向自然攫取的矛盾.“圣王之制”是“古之训”“思之理”“机之制”,体现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运用,也体现出当时社会自上而下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这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影响到了生活实践,形成“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的伦理道德,也体现了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天赋人责”的自觉秉持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