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所选的七种园林树木均为大丽轮枝菌的非寄主植物,能够合成和释放具有抑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是其不被大丽轮枝菌侵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抑菌效果分析,发现含杜仲(Eucommiaulmoides)、银杏(Ginkgobiloba)、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垂柳(Salixbabylonica)、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和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落叶粗提物的PDA平板对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的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16.97%、18.68%、18.85%、25.63%、39.70%、40.47%和93.94%,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杨树作为北京地区的骨干绿化树种,每年秋季会产生大量的落叶,对城市景观和消防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将这些落叶进行有效利用一直是城市园林和环卫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发现毛白杨秋季落叶粗提物对黄栌枯萎病菌的抑菌率高达93.94%,将杨树落叶加工成有机覆盖物,有针对性地应用于黄栌枯萎病的防治,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简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捕光色素结合(LHC)蛋白与色素形成的复合体在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LHC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其在毛竹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基因组中的LHC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竹中共有29个LHC基因同源序列,其包含的内含子数量为0~5个。序列分析表明,29个LHC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别属于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家族LHCⅠ和LHCⅡ。LHCⅠ包含5个亚家族(Lhca1-Lhca5),除了Lhca4含有3个成员外其他亚家族只有1个成员;而LHCⅡ包含6个亚族(Lhcb1-Lhcb6),每个亚家族的成员不同,其中Lhcb1的成员最多为7个。亲疏水性预测表明,不同亚家族成员存在着一定差异。蛋白结构预测发现,29个蛋白均包含导肽和成熟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均包含色素结合位点;其中12个蛋白的组成以α-螺旋为主,17个蛋白的组成以随机卷曲为主。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大多数LHC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花序中表达,笋中略有表达,而根和鞭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毛竹LH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简介:首次研究了低温锻炼对甜杨(Populussuaveotlens)幼苗抗冻性的效应,并对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ATPase及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测定.另外,在低温锻炼前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对甜杨幼苗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锻炼可明显提高甜杨幼苗的抗冻性,但整个低温锻炼过程必须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10℃的温度下锻炼6天,虽对甜杨幼苗抗冻性的提高效应不明显,但它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为第二阶段的-20℃锻炼的进行及抗冻性的完全发育提供基础.伴随着幼苗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提高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幼苗的抗冻性;脱锻炼2天后,幼苗抗冻性下降到未锻炼水平,而枝条中蛋白质含量及G6PDHase和ATPase活性虽有下降但略高于未锻炼.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预处理则明显降低了幼苗抗冻性和蛋白质含量.进一步分析发现,低温锻炼中的G6PDHase和ATPase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幼苗抗冻性的提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