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而传统城市道路普遍存在排洪压力大、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这种现象如今已经无法满足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采用LID(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来进行雨水径流控制。本论文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以期改善城市道路和生态环境。‘,

  • 标签: 海绵城市 道路设计 LID
  • 简介:文章从国家层面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指出风景园林行业面临的用地紧张、功能复合、需求众多等多方压力的现实条件。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技术、路径等方面阐述了风景园林行业的角色,提出因地制宜、协调统筹,以区域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基础,从公园和各类附属绿地的配套完善为抓手,并适时落实立体绿化等措施,跟进土壤改良、优选植物等手段,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 标签: 海棉城市 风景园林 规划
  • 简介: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城市生态住区将成为宜居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构成的城市生态住区评价模型。该模型目标层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准则层包括住区生态规划、住区节能设计、住区生态绿地系统、住区水循环系统、住区废弃物处理、住区居民生活基础设施、住区与周边沟通设施、住区网络智能化、住区生态化管理9个方面;因素层为51个影响因素指标。文章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建立了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环境质量的指标权重,提出影响宜居城市生态住区的主要因素,为宜居城市生态住区评价和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城市生态住区 宜居城市 评价模型 指标权重体系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 标签: 海绵城市 环境建设 城市美学 人的审美认识 认识心理要素 生态文明
  • 简介:文章针对"假海绵""低效海绵"的现象与误区,剖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亟需关注的问题。通过文献爬梳,厘清海绵社区所能提供的8大维度生态服务,构建以生态服务综合效能为核心的雷达图表评价法,选取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坦福社区进行实证研究,总结高品质海绵社区的空间形态策略。

  • 标签: 风景园林 海绵社区 生态服务 景观效能 评价 空间形态
  • 简介:"园外园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中坞地块"项目是北京市西郊清代皇家园林保护区"三山五园"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区域。其设计原则以生态性原则为主,同时突出对场地文化历史脉络和自然条件的保护性原则、将农业景观与其融合的经济性原则以及发挥休闲、游赏、生态教育于一体的人性化原则。出于对中坞地块设计原则和设计定位的考虑,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场地现状、施工条件、施工周期计划等综合因素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最终选定了湿塘(中坞公园主水面)、植草沟、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三种技术手段作为实现中坞公园雨水以及地面径流处理的方式。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的雨水,以达到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 标签: 海绵城市 生态 园外园 雨水花园
  • 简介:<正>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最集中的区域,有研究表明人为CO2排放的97%来自城市地区。调查城市的碳源/碳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收支模型和预测碳平衡情况,可以为城市的低碳经济决策等提供支撑。城镇绿地是增加城市碳汇的积极因素之一,定量研究城镇绿地植被固碳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城镇绿地植被碳汇还是一个研究较少的领域。因为土地利用模式日趋复杂,由此引起的城镇绿地植被分布和结构的极高空间异质性,成为

  • 标签: 城镇绿地 碳汇 植物园 城市地区 土地利用模式 生产生活
  • 简介:近年来,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在保证海绵功能发挥的基础上,也是城市中重要的栖息地和生态过程发生空间。针对城市野生鸟类,本文从区域尺度和场地尺度两个角度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公园绿地多空隙植物群落这一理念,通过对武汉市青山公园的野生鸟类现状进行调查,从鸟类栖息空间、食物来源、植物群落生长空间和合理管养4个方面对该设计理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海绵城市 城市绿地 城市野生鸟类 生态环境 多孔隙植物群落
  • 简介: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老城区开发强度大、水体污染严重、生态脆弱、马路行洪、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这些地区选择合理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本文以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为例重点探索城市老旧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通过对建成区部分下垫面改造,改善部分区域下渗条件,结合场地绿地、游园景观提升改造,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提高雨水调蓄能力,削减洪峰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削减降雨面源污染,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同时项目引入了"绿色校园"的理念,突出景观的教育作用,推广节约、环保的理念,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更新改造 老旧城区 海绵城市 雨水集蓄
  • 简介:文章基于森林生态系统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结合2015年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负离子4.14×10-(24)个;吸收SO2931.25万kg,吸收氟化物85.69万kg,吸收氮氧化物64.78万kg;滞纳TSP6600.39t,PM(10)1016.7t,PM(2.5)252.13t。全市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为26.2亿元,贡献最多的3种优势树种(组)为樟木林、硬阔类和灌木林,分别占25.95%,14.7%,13.34%,相对应的森林面积占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的24.94%,16.04%,11.76%。

  • 标签: 城市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净化大气环境 上海
  • 简介:为研究林分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定解问题,得到了用单木的直径生长和枯损来描述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为了验证这个模型,对一块小叶松林分的直径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动态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拟和预测的直径分布与样本数据非常吻合.

  • 标签: 生长模型 林分结构 偏微分方程 直径生长 林木枯损率
  • 简介:为了丰富和深化绿化苗木资产评估研究,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针对绿化苗木资产评估领域相关研究公开文献少,以及绿化苗木资产评估技术薄弱的现状,分析了树木大小、树体形态、树木健康状况等绿化苗木资产价值特征因素,研究了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3种绿化苗木资产评估方法及其适用的绿化苗木资产状况,论述了绿化苗木资产评估过程中主要操作环节的操作要求,并探讨了相关技术规程问题.

  • 标签: 绿化苗木 资产评估 价值特征因素
  • 简介:林地是一种自然物,并非人类所创造。因而,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林地没有价值。但是,林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林地也能为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产生地租。正因为存在地租才产生了林地价格,其公式为:林地价格=地租/还原利息率。即林地收益现值的总和。因此,林地价格的本质内涵是若干年的林地纯收益即地租占现值的总和。本文从这一内涵出发,讨论了林地地租的定义,地租的表现形式及求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计算并推导了由林地地租求算林地价格的基本公式以及永续利用条件下林地价格的计算公式。最后,选择了一亩杉木纯林为例,计算了一亩杉木纯林的纯收益价为3069元,以此推算杉木纯林地价格为2429元。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影响林地价格的主要因子有:①林地纯收益,林地纯收益愈大,林地价格愈高;②林业利率或贴现率,林业利率和贴现率越大,林地价格愈低;③林地的地利条件,即地理位置、周围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行政因素等。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对林地的需求日益扩大,地租会有不断上涨趋势,即林地的社会利用效益愈来愈高。因此,总体来讲,林地价格呈上升趋势。

  • 标签: 地租 价格 林地评价
  • 简介:文章介绍了欧洲主要国家及城市城市森林概貌。目前关于城市林业的理解,不同国家的观点不同,但基本同意城市林业是一个综合体、是综合性的学科;城市林业目的在于为城市树木资源建立长期的政策与规划;强调城市森林能够提供的经济、环境、社会一文化产品及服务;是一项需要公众参与的事业。

  • 标签: 城市林业 城市森林 欧洲 树木资源 文化产品 公众参与
  • 简介:运用网络最优化原理分析和探讨合理造材的理论模型,以使原条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原条 造材 优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