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史上第一个发现杜仲有药用价值的人姓杜,叫“杜仲”。今天,当杜仲产业逐渐崛起,又一位杜姓人成为主角,即我国杜仲种植专家、农学博士、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杜红岩。因为杜仲,曾多次电话联系,但从未谋面。当论及成就和贡献时,电话中的他总是“嘿嘿”笑着:“没什么,不说个人,说说大家,或者就说杜仲吧!”这次又因杜仲,特地前往河南郑州,终于面见。但他还是低头摇手道:“不说个人,个人力量有限,还是说说大家吧。”并把许多与杜仲有关的专家和联系方式一一介绍给我们。有人曾说,杜红岩对杜仲的热爱,胜过爱其子。而正是因为杜红岩们的这种“科研大爱”,才使得我国的杜仲产果量提高了40~60倍,占据世界杜仲总产量的99%,推动着杜仲这一特殊新材料逐渐改变世界天然胶市场的格局。
简介:我们去杜泽采枇杷。杜泽的宝山枇杷,那是杜泽的王牌,香甜千年了。这一路满耳琴声,像是有谁躲在我耳洞里弹着琵琶。小时候常把“枇杷”和“琵琶”弄错,以至于到现在,提到一个就会想起另一个。
简介:模拟不同酸雨浓度(pH2.5、4.0、5.6)对杜英幼苗进行喷淋控制实验,研究不同酸梯度条件下杜英幼苗的生长及养分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组(pH7.0)全株干重约为酸处理组的2倍,酸雨处理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茎部影响最为明显。(2)与pH2.5和pH5.6相比,pH4.0处理组全株干重最大,且根冠比最低,说明植株对pH4.0酸雨有较好的适应性。该处理下,植株体内氮、磷元素含量均较高,钾、镁元素含量在茎中较高,在根中较低。(3)随着酸处理组pH值的降低,植株叶片中钾、硫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铁含量呈明显增高趋势;茎中铁含量呈明显增高趋势;根中锌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4)酸雨对杜英幼苗体内硫元素含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pH5.6处理组叶、根中的硫含量显著高于pH2.5和pH4.0,即酸雨带来的硫输入在植株体内非但没有出现硫富集现象,反而产生淋失现象。
简介:2010年我在墨尔本访学时受邀到老朋友贝安德教授和劳若诗博士家中做客,其间受赠他们二位的新作《理解环境哲学》(AndrewBrennanphy.Durham,UK:AcumenPublishing,2010)。这本书是英国Acumen出版社策划的“理解现代思想运动”丛书中的一本。由于该丛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启蒙运动以来各种哲学和历史领域内重要的学派、运动和传统的导论,其目标读者主要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首次接触这些学科的读者,因而《理解环境哲学》一书的体例并不庞大,且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语言及写作风格颇为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