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简介: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素质培养已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因为儿童一代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发达的智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而游戏是和儿童成长不可分离的要素,它是儿童在学习和发展中自然发生的过程。无论教师或父母,应确保个体从小到大都有游戏的机会,不论室内或室外,都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游戏环境,提供儿童发展上的需求。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户外游戏环境,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怀,是我们设计者们不可忽视的环节。好的儿童户外游戏环境的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要能激发儿童游戏的欲望,因为游戏的价值已广泛的被从事幼儿工作的研究者专业人士所证明及承认。2.儿童户外游戏环境应有助于学习和发展。儿童通过在游戏环境中玩耍而增进其聚敛性和扩散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能使创造性思维表现得更好。3.儿童户外游戏环境应该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材质、颜色和形式来刺激感官。也应该由变化丰富的环境,来养育好奇心。4.儿童游戏环境应提供儿童基本的社会、体能和认知需求。它应该是舒适的,符合儿童身高大小,也能提供体能上和心智上的挑战。它应鼓励和允许儿童、器材和成人间的互动。下面就本人的工作感受及一些专业文献中得到的启发浅谈一下儿童户外游戏环境设计。
简介:作为农林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园艺疗法被证明对儿童孤独症干预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对园艺治疗关注广泛,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治疗规范及体系。国内相关实验及临床报道少,且主要集中于对康复花园的设计规划进行探讨,对园艺疗法的其他形式鲜有关注、研究范围狭隘;对园艺疗法的康复机制多集中于心理学及园林设计层面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森林疗法在国内研究极少,且常常被纳入环境卫生学科,但从其治疗手段及起效机制来看,应属于广义园艺疗法的范畴,因此也被本文纳入讨论。通过分析园艺疗法的多样形式、多种机制,旨在推动国内儿童孤独症园艺治疗的研究开展,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完备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