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烟草镉积累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中克隆拟南芥AtNramp1同源基因NtNramp1;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中NtNramp1基因序列差异;通过酵母异源表达系统研究烟草不同镉积累基因型品种的NtNramp1对镉的转运活性差异。【结果】金英和KomotiniBasma两个烟草品种对镉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从镉积累显著差异的两个烟草品种中克隆到的NtNramp1基因(分别命名为NtNramp1a和NtNramp1b)编码区存在57个单碱基差异,其中NtNramp1a1305位碱基变异(G>A)导致所编码蛋白比NtNramp1b编码蛋白缺少C端两次跨膜;酵母异源表达结果表明来自低镉含量品种金英的NtNramp1a转运镉的活性比来自高镉含量品种KomotiniBasma的NtNramp1b转运镉活性显著降低。【结论】金英和KomotiniBasma两个烟草品种中NtNramp1蛋白活性差异是导致两烟草品种镉积累差异的重要原因。
简介:选择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烤烟原烟卷烟,不同焦油量的商品卷烟为样品,应用吸烟机模拟吸烟,研究了烟叶主要理化指标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镉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地间烟叶镉含量及单位质量烟丝镉的主流烟气迁移量差异较大,一般南方烟叶大于北方烟叶;部位间镉的烟气迁移率差异较大,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②随烟叶钾含量增高,静燃速率加快,镉迁移率降低,迁移量减少;烟叶镉含量与主流烟气迁移量呈正相关;烟碱等指标对镉迁移率、迁移量也有显著影响;③应用烟叶理化指标对镉主流烟气迁移率、迁移量可进行较准确的预测;④随抽吸容量的增加、抽吸时间间隔的减小,镉迁移量显著增加;相对标准抽吸条件,深度抽吸条件下镉迁移增加量随烟丝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简介:为了解电子烟雾化温度影响因素和雾化温度范围,按照CORESTA推荐电子烟抽吸模式,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可注油和预注油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采用非导电型热电偶对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进行雾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1)对于丙二醇、甘油和1,3-丁二醇三种溶剂,使用混合溶剂时的电子烟雾化温度高于使用单一溶剂时的雾化温度:(2)电子烟雾化温度与加热丝阻值呈负相关,与工作电压呈正相关;(3)阻值相同的可注油雾化器,单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高于双根发热丝的雾化温度;(4)对于结构相同的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气流通道直径与雾化温度呈负相关;且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一次性连体烟雾化器的雾化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简介:以白肋烟TN90高转化株为材料研究了无机盐处理烟株早期叶片对烟碱转化的诱导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1.2%的碳酸氢钾水溶液和1.2%的氯化钠水溶液均具有显著的诱导转化株早期叶片烟碱转化作用,碳酸钠效果较差。比较碳酸氢钾处理、氯化钠处理分别对常规TN90品种烟株转化株的早期鉴定结果和自然晾制后烟叶的烟碱转化率发现,采用2种无机盐鉴别出的转化株均包括了所有在自然晾制后产生的转化株,且还可鉴别出一些在正常晾制条件下不能有效鉴别的低转化株;早期测定的烟碱转化率一般高于烟叶自然晾制后的烟碱转化率,有利于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碳酸氢钾可显著促进叶片内源乙烯的释放,在处理溶液中添加10-4mol/LAVG抑制乙烯的合成可逆转碳酸氢钾对烟碱转化的诱导。
简介:为查明杂草根在青枯菌病害循环中的作用;用烟草青枯菌液浸注接种烟苗叶片后产生枯斑的迟早及扩展程度取决于接种体浓度,菌液浓度愈高,烟株枯死就愈快.用42种杂草根处理液接种烟苗后显症速率有很大差异,胜红蓟、牛繁缕等7种根处理液接种后2~3d叶片出现枯斑,10d内烟株枯死;千金子、看麦娘等27种根处理液接种后5~7d叶片出现枯斑,11~20d烟株枯死;座地菊、小蓬草等8种根处理液接种10d后只在叶片上出现黄斑-枯斑;病斑不扩展,镜检可见溢菌.用8种杂草根处理液涂抹在改良的SM-1平板上培养分离,胜红蓟和牛繁缕检出菌量104cfu/g根,千金子、看麦娘等4种检出103cfu/g根~102cfu/g根,座地菊和小蓬草未分离出青枯菌.结果表明杂草根处理液接种烟苗后显症迟早、枯死快慢与在改良的SM-1平板上分离菌量之间呈负相关.此法可用于烟草青枯病的侵染源带菌检测.
简介:研究了用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有机酸的方法。将烟草样品与石墨化碳黑球(W/W,1:4)充分研磨后装柱,用热水洗脱,洗脱液中的有机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以ZORBAXStableBound(4.6×50mm,1.8μm)快速分离柱为固定相,0.01mol/LNaH2PO4(pH2.98)和乙腈(体积比为98:2)为流动相,流速为2.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nm。方法回收率为94%~98%;相对标准偏差为2.1%~3.0%;检出限为80~200μg/L。色谱分离时间不超过3.0min。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简介:以对化感物质具有高敏感性的莴苣(Lactucasativa)种子为指示材料,研究了烟草品种K326形成的顶、腋芽等残体腐解液的化感潜力,同时将残体腐解液(各组分)分离后分别进行化感潜力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1)烟草残体腐解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2)腐解液及其组分对种苗各部分生长的抑制强度表现为:胚根〉胚轴〉子叶;3)将烟草残体腐解液分离后进行的生物测定表明,其酸溶性组分的生长抑制作用强度〉碱溶性组分〉中性组分,在烟草残体腐解液中酸溶性组分的化感物质是形成生长抑制作用的主体,而中性及碱溶性组分中的化感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长具有促进效应。
简介:为了明确烤烟杯罩移栽对井窖环境水热和烟苗生长的影响,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地膜移栽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杯罩移栽井窖内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变化、烟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烤烟杯罩移栽井窖内空气温度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增加;杯罩移栽井窖底部日平均地温为15.61℃-22.20℃,比地膜移栽降低了8.30%-15.71%;杯罩移栽井窖底部土壤平均相对含水量为14.27%,地膜移栽为25.18%;红外温度成像分析表明:杯罩和地膜移栽在井窖区域的红外成像温度无显著(P〉0.05)差异,但晴天时杯罩移栽在非井窖区域的垄体红外成像温度显著降低。揭杯后,杯罩移栽烟苗叶片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效率均降低。移栽4d,杯罩移栽烟苗总根长显著增加12.46%,根直径减小8.15%;移栽8d,杯罩移栽烟苗根体积提高9.29%。揭杯前后,杯罩和地膜移栽烟苗茎叶和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烤烟杯罩移栽井窖内环境水热条件较为适宜,烟苗生长发育与地膜移栽较为一致,可作为地膜移栽的替代技术。
简介:为更好地进行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的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控,本研究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了清江流域烟区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流行动态规律及主要流行气象因子,并提出了药剂防治时期。结果表明:(1)一元三次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烟草青枯病的流行动态规律,可根据该模型进行病害发生的预测。(2)该区域烟草青枯病整体呈现前期平缓、流行迅速、后期急剧的特点,病程阶段可划分为病害首发期(移栽后45~67d)、迅速蔓延期(移栽后67~97d)和全面爆发期(移栽后97d~采收结束)。(3)烟草青枯病药剂预防期和防治关键期:预防期为烟叶移栽45d(6月10日)之前且均温未达18.82℃之前;防治关键期为烟叶移栽67d(7月1日)之前且均温未达22.00℃之前。结合病程阶段和气温两方面提出的药剂防治时期更有利于烟草青枯病的有效防控。
简介:为研究关键环境因子与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日间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2016年攀西干热河谷典型烟田生态系统烤烟成熟初期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晴天内烟田冠层导度及水、碳通量的日间变化规律及其对气温、VPD和净辐射日间变化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烟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和蒸散量(ET)均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冠层导度的变化是影响烟田水、碳通量日间变化的直接因素;研究区烤烟成熟初期水、碳通量呈现显著的非对称响应特征,相同的净辐射强度下,下午的CO2通量和E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WUE对净辐射的响应特征与净辐射强度有关,当净辐射强度小于230w.m2时,下午烟田WUE大于上午,反之,上午烟田WUE大于下午;气温、饱和水气压差(VPD)与净辐射在日间的非同步变化是导致烟田冠层导度和ET在日间非对称响应的主要气象因素,从而间接影响烟田水、碳通量及WUE的日间动态特征。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攀西干热河谷烟田水、碳通量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变异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简介:以烤烟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对烤烟的根体积、根冠比以及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磷、钾、钙、锌、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磷量的增加,低磷土壤,根体积、伤流强度增大,根冠比呈下降趋势,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又稍有下降;中磷土壤,根体积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又降低,根冠比下降,伤流强度增大,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又快速下降。低磷土壤施磷能促进烟株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中磷土壤则表现各异。相关分析表明,低磷土壤烟株伤流液中P和Zn,K和Mg存在显著正相关;中磷土壤伤流液中Mg和伤流强度,Ca和Mg、P、伤流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Zn和伤流强度,Zn和Mg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