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芒麦草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文献、网络资料的整理并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汇总了芒麦草目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芒麦草已经在我国10个省(包括直辖市和自治区)22个市有自然分布。芒麦草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容易在入侵生境中建植、扩繁、归化,进而发展成为入侵植物。通过对芒麦草入侵地和原产地生境类型的比较发现,芒麦草容易在受到人为干扰或者人为活动频繁的生境中建植,结合芒麦草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特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欧洲风险评估体系(WG-WRA)中,芒麦草的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8分,入侵等级为高度入侵风险Ⅲ;澳大利亚风险评估体系(WRA)中,其入侵风险评估分值为21分,对农业和环境的分值分别为13分和10分,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风险的植物,需要加强预警工作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 标签: 芒麦草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入侵防控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18g/L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棉花红蜘蛛的效果。结果表明:18g,L阿维菌素乳油(8.1~10.8)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棉花红蜘蛛,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阿维菌素乳油 棉花红蜘蛛 防效
  • 简介:为明确480g/L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及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特选取虫害发生较重的苹果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g/L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药后21d对苹果棉蚜的防效最高可达89.70%,药后15d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最高可达94.34%,防效较好且对果树安全。

  • 标签: 480 g/L毒死蜱乳油 苹果绵蚜 桃小食心虫 防效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突破性的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组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利用地面与高空实况观测资料,从高低空地面环流形势和部分物理量反映等方面对甘肃省中部2013年2月17—18日暴雪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发生在新疆北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高原上有强盛西南暖湿气流配合的有利环流形势下,主要降雪区与500hPa辐合线相一致;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500hPa附近,700hPa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只是有益的补充;对流层中层500hPa有较深厚的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极值出现和维持的时间与主要降雪时段一致;暴雪发生前在甘肃中部有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聚,而冷空气的突然加速南触发了本次暴雪。

  • 标签: 甘肃中部 暴雪 物理特征
  • 简介:对斜面低温保藏法、胶塞封口保藏法和石蜡油保藏法在180d里保藏50种野生大型真菌和16种栽培食用菌的效果进行评价,期间每隔45d对菌丝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胶塞封口保藏法对大部分保藏菌株的保藏效果都比较好,只有脐顶小皮伞保藏效果比较差。斜面低温保藏法比较适合短期1~2个月保藏菌株。石蜡油保藏法对菌丝活力有较大影响,但适合长时间保藏菌株。

  • 标签: 菌种保藏 大型真菌 菌种活力
  • 简介:从土壤中筛选的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7的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mm。该培养条件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的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 标签: 马尾松毛虫 松墨天牛 萧氏松茎象 综合防治
  • 简介:测定10种生物源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地观察家蚕中毒反应症状。对其毒性分级:抗生素类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多杀霉素属于剧毒级;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中,虫酰肼属于剧毒级,氟铃脲、吡丙醚属于低毒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中,杀虫单属于高毒级;植物杀虫剂中,印楝素和苦参碱属于低毒级;微生物杀虫剂中,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剧毒级,苏云金杆菌属于低毒级。同时,虽然同属于生物源农药大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甚至是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处理家蚕后中毒表征也存在明显差异;而出现相同的中毒反应症状的家蚕,所对应药剂的作用毒理并不一定相同。

  • 标签: 生物源类农药 家蚕 毒性评价
  • 简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9d、16d、25d450g/hm^2的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分别为87.5%、95.2%、83.5%,与对照药剂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0mL/hm^2的处理防效相当,未达极显著差异。试验药剂综合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安全性好,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10%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稻纵卷叶螟 防效 安全性
  • 简介:稻飞虱是上思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常常爆发成灾为害,给粮食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试验选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Pyraxalt^TM)防治水稻稻飞虱,与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I,240mL/hm^2兑水13.65L),机动喷雾机喷药(处理Ⅱ:240mL/hm^2兑水900kg)与农民自防(处理III)和清水对照处理(CK)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3,7,20,40,60d,应用植保无人机喷药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8.50%~99.95%;机动喷雾机喷药的防治效果在85.18%~99.91%,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在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后20~60d防治效果达96.23%~98.91%和94.34%~98.36%,显著优于农民自防区处理。因此,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无论在使用植保无人机喷雾还是人工机动喷雾器喷雾对防治稻飞虱效果显著的同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表现出突出的防控效果。

  • 标签: 10%三氟苯嘧啶 稻飞虱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田间防效试验
  • 简介: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药剂 水稻 病害 药效
  • 简介:通过对江西省和湖南省百合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及其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1)鲜品百合上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6.7%,共检出6种农药残留:腐霉利、甲霜灵、多菌灵、恶霜灵、毒死蜱和甲氰菊酯;(2)鲜品百合样品中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单个样品检出3种及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10%;(3)百合鳞茎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强的伴生性。

  • 标签: 百合 风险性 评估
  • 简介:在密闭条件下,采用静态熏气法研究不同化学型(芳樟型、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在SO2伤害阈值时(0.5g/m3×4h)对SO2的吸收能力及熏气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芳樟型1年生苗木对SO2吸收量为450.6mg/m2,芳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451.8mg/m2;脑樟型1年生樟树苗对SO2吸收量为597.6mg/m2,脑樟型枝条对SO2吸收量为809.4mg/m2。芳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与脑樟型樟树1年生苗木、枝条熏气后恢复能力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樟树 化学型 SO2 吸收能力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3.3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小菜蛾 防效
  • 简介:为探讨TATPTD对苏云金杆菌鞘翅目特效基因CryAa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在实现了融合基因TATPTD-Cry3Aa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的基础上,以甘薯小象甲为生测对象测定了原核表达产物PTD-Cry3Aa与Cry3Aa的毒力。结果表明,用大肠杆菌表达的Cry3A和PTD-Cry3Aa包涵体初提物均对甘薯小象甲成虫和幼虫有杀虫活性,且表现出一定毒力增效作用,对成虫的增效倍数为2.01倍,对幼虫的增效作用更加明显,达到3.19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甘薯小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甘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ry3Aa 蛋白转导结构域(PTD) 甘薯小象甲
  • 简介:为探讨及筛选对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高效低毒的氟虫腈有效剂型。将氟虫腈制成液体与干粉饵剂,采用饵剂诱杀的方法评价其对红火蚁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氟虫腈饵剂对红火蚁均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0.05%氟虫腈液体饵剂作用迅速、高效,药后3d,0.05%氟虫腈液体饵剂的蚁巢减退率达72%,且随时间的增长,活动蚁巢减退率不断提高,18d蚁巢减退率、活动工蚁减退率均达100%,而0.05%氟虫腈干粉饵剂作用效果缓慢、持久,药后1~6d内蚁巢未见消退,药后6d蚁巢减退率才逐渐上升,32d后才达100%。由此可见,氟虫腈防控红火蚁效果迅速、高效、稳定;既可以作干粉毒饵,也可以作水剂毒饵。同时建议使用氟虫腈水剂毒饵来防控红火蚁。

  • 标签: 红火蚁 剂型 诱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