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甲黄隆对水稻不同品种及幼苗不同生育阶段的安全。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对甲黄隆的敏感性表现较大差异,仅协优10号耐药性最强,IC50值为9.608mg/Kg;其次为黑宝、威优77和汕优63;赣早籼31号最敏感,IC50值为0.008mg/Kg。水稻幼苗以芽期对甲黄隆最敏感,依次为一心潮和一叶一心期。

  • 标签: 安全性 甲黄隆 水稻幼苗
  • 简介:为探索48%仲丁灵乳油在南方稻田应用的可行,2011年通过田间试验了该药剂对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7d施用48%仲丁灵乳油1080~3600g(ai)/hm2,对稻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鸭跖草、节节菜和莎草科杂草异型莎草、牛毛毡具有明显的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以在示范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 标签: 48 仲丁灵乳油 稻田 杂草 防治 安全性
  • 简介:通过2011—2013年应用黏胶型诱捕器和灯测2种方法对水稻二螟越冬代成虫同地对比诱测试验,结果表明:诱测第2蛾峰高峰日,与灯诱测的雌蛾始盛期相吻合,可以作为不同地理生态区和非灯诱监测区简化精准预测第1代二螟发生期的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价值。可以将该地此蛾峰日、峰日后的3-4d、10-11d分别作为预测雌蛾的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确定和选取相应期距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就可对第1代二螟卵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作出预测。2011—2013年诱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合。该法预测准确,简便易行,建议该技术在基层测报点推广应用。

  • 标签: 二化螟 发生期 性诱捕器 预测
  • 简介: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起生物教学与德育融合理念模式,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 标签: 高等教育 生物教学 德育 融合
  • 简介:达尔文提出建立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主题之上的自然选择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物种进化的第二种选择——选择:雄性为获得交配权而互相竞争,竞争结果是失败者并不像自然选择中的那样是死亡,而是失败者因没有获得交配而不能产生后代。如今,选择理论已历时150年,随着无数科学家的努力及大量研究的开展,选择理论已经得到了巨大地拓展和丰富,成为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最活跃的研究主题。由于昆虫的生物多样,选择研究在昆虫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达尔文的选择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以昆虫特有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等性状的选择为基础,以分析昆虫选择的模式和机制为目标,从不同时期选择的表现形式、不同影响因素造成的选择等,对昆虫选择加以综合阐述。

  • 标签: 昆虫 性选择 择偶 精子竞争 交配后选择
  • 简介:在昆虫世界中,由于长期的相互竞争和淘汰,现存种类逐渐形成了可以抵御不良环境,使自身能更好地生长和生存下去的生物学特性,群集就是其中的一环。为了对群集性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等陆续收集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对部分种类的群集表现形式,作了观察和调查,现将其扼要地归纳如下。一、群集类型的划分群集似可分为昆虫活动期的群体和静止期的群集二大类型.(一)活动期的群集昆虫在活动季节可按虫态的不同而划分为幼虫期(含若虫)群

  • 标签: 群集性 幼虫期 静止期 成虫期 生物学特性 虫态
  • 简介: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玉米、花生双高产,而且玉米残体覆盖模式还可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达到蓄水保墒的显著效果。第2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 标签: 玉米+花生间作 双高产 残体覆盖 防风蚀
  • 简介:双拥公园内栽培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其环境中昆虫的种类也很丰富,通过对双拥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进行采样调查,共收集到蝶类6科37属44种共1062只。通过调查基本掌握双拥公园中蝶类的多样与相似度情况,并分析了公园不同生境中蝶类的分布规律,为本公园保护与利用蝶类资源提供技术帮助。

  • 标签: 蝶类多样性 不同生境 相似性 双拥公园
  • 简介:分析了春香柚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其他柚类、柑类果树品种的不同之处,以及春香柚在不同生长阶段病害、虫害及冻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相关技术措施,特别是在果园冬季管理方面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春香柚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治
  • 简介: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 简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日益被人们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雷击事故频发,也日益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太阳能设备的雷电防护是保障该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太阳能产品的雷电防护出发,在探讨太阳能产品防雷设计同时重点分析太阳能产品防雷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全防护建议。

  • 标签: 太阳能产品 防雷设计 防雷安全
  • 简介:综合分析我国区域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区域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依据区域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 标签: 环境因子 蝗虫 综合防治
  • 简介: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和硫代硫酸钠(hypo)5种防褐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褐情况的影响。测定不同时间愈伤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VP对细胞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第20天时hypo处理的PPO活性最低,低于对照78.77%,第15天时VC处理的POD活性最低,低于对照604.92%;第20天时,CA处理的总酚含量最低,低于对照108.82%。所选的5种防褐剂在降低红豆杉细胞褐均具有一定效果。

  • 标签: 南方红豆杉 愈伤组织 防褐化剂 酚类物质 酶活性
  • 简介:本文采用传统的接种方法首先分析了用生理小种的单个菌株鉴定品种抗性的局限性,然后根据品种对供测菌株抗病频率(v%)和自然病圃病情(y)建立了品种抗病的预测模型=4.4308-0.0466v,在P=0.05下,回测和预测准确率分别达100.0%和95.24%。

  • 标签: 稻瘟病菌 菌株鉴定 穗颈瘟 病圃 预测准确率 评价方法
  • 简介:螟虫口密度调查采用的是人工剥查,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1992年,我们试行用水浸法调查虫口密度。通过试用认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水浸法是将拔来的枯心苗浸入清水中,定时观察二螟幼虫爬出的数量及龄期。其具体做法是:将田间拔来的枯心苗浸入大缸或大桶内,用清水浸没稻秆,使其稻叶浮在水

  • 标签: 枯心苗 虫口密度 水浸法 稻秆 定时观察 残留情况
  • 简介:在对中国花蝽科昆虫多样分布统计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库,采用特有性简约分析方法,对中国花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风蝶在中国8个生物地理大区均有分布,且表现出南部比北部丰富、北部比南部原始的特征,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凤蝶多样最为丰富。

  • 标签: 花蝽科 昆虫 物种多样性 分布格局
  • 简介: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是其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结了昆虫适应寄主的行为和生长发育、生化机制以及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 标签: 昆虫 寄主植物 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