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表型组,是将生物体的表现型特征视为一个整体(表型组)进行研究的领域,生物体的表型特征大都是由基因组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1996年,衰老研究中心主任StevenA.Garan在滑铁卢大学的一次应邀演讲上首先提出了Phenomics概念。

  • 标签: 表型特征 滑铁卢大学 相互作用 生物体 表现型 基因组
  • 简介:《基因组与应用生物》(ISSN1674-568X,CN45—1369/Q)是由广西大学主管和主办,公开发行的月刊科学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院士任主编,广西大学教授陈保善博士和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研究所所长方宣钧博士任执行主编。

  • 标签: 《分子植物育种》 编辑部 编辑工作 作者 征稿启事
  • 简介:《基因组与应用生物》,期刊曾用名《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创刊于1982年。从2009年开始,《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更名为《基因组与应用生物》,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综合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中国期刊方阵",先后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化学文摘》(CA:JYYSAZ)、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英国《动物记录》(ZR)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收录。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基因组学 中国期刊方阵 《动物学记录》 广西农业大学 农业科学类
  • 简介:《基因组与应用生物》,期刊曾用名《广西农业大学学报》、《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创刊于1982年。从2009年开始,《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更名为《基因组与应用生物》,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综合农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中国期刊方阵",先后被国际知名检索系统——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美国《化学文摘》(CA:JYYSAZ)、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CSA:NS)、英国《动物记录》(ZR)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收录。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基因组学 中国期刊方阵 《动物学记录》 广西农业大学 农业科学类
  • 简介:根据2015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CSCD)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网址http://sciencechina.cn/cscd_source.jsp),《基因组与应用生物》榜上有名,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被誉为"中国的SCI",是中国最具权威的收录数据库之一,被CSCD收录标志着入选期刊在该领域的领先水平。

  • 标签: 应用生物学 核心库 基因组学 HTTP
  • 简介: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的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的胚胎或胚及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的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的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的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的插入与印迹位点的演化存在相关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体细胞胚胎发生作为细胞全能的一种表达方式,不仅是开展植物发育生物学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而且在遗传改良和产业化快速繁殖等方面有着重大实践意义。虽然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多数停留在形态发生方面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提高林木体细胞胚产量和质量变得越来越困难。随着分子生物的迅速发展,将为体细胞胚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本文综述了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如钙信号、激素信号、Nod因子和多肽激素信号分子,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上述重要问题探讨了林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这些关键问题以及和应用前景。

  • 标签: 林木 体细胞胚发生 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调控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组蛋白乙酰化是组蛋白修饰的一种,其主要调控植物基因表达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HDACs)协同作用参与调控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HDACs主要参与植物的形态发育和应对冷,干旱,抗病等胁迫过程。最新的研究表明,HDACs也和各种染色质重塑因子和转录因子共同参与阻遏发育中的转录过程。文章对最近几年关于植物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上述生物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新功能的挖掘和应用研究以及HDACs调控机制的详细阐明奠定基础。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生物学功能 基因表达 激素途径
  • 简介:转录组连接基因组遗传信息与蛋白质组,也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单分子测序技术是近年逐渐成熟的新一代测序技术,也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研究方面较前代测序技术具有独到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在非模式植物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全长转录本的获得可有力地推进相应基础研究水平,而第三代测序技术为此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就目前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较广泛的SMRT等单分子测序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该技术在非模式植物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单分子测序 全长转录组 SMRT 非模式植物
  • 简介:水稻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近2/3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而,水稻稳产高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热害已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并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害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膜的形态功能、淀粉合成与蛋白代谢及相关酶活性、激素等方面阐述了生理机制,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调控措施,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水稻 高温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 简介:在植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愈伤组织里存在着复杂的生化反应,不同的愈伤组织有着不同的生理生化特性。用MS培养基对楸树幼嫩种子进行培养,诱导产生出三种类型的胚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愈伤组织,以此作为实验材料。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研究楸树胚状体形成过程中三种类型的胚愈伤组织之间以及胚愈伤组织和非胚愈伤组织之间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在楸树胚愈伤组织中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非胚愈伤组织;而楸树胚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其非胚愈伤组织。并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楸树不同类型的胚愈伤组织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楸树 胚性愈伤组织 非胚性愈伤组织 生理生化差异
  • 简介: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马铃薯 抗寒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 简介:本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地方4个叶用芥菜品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其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抗旱。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三大渗透调节物质Pro、SS、SP含量逐渐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干旱胁迫加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也呈逐渐增大趋势。贵州地方4个叶用芥菜品种综合抗旱评定结果为:2号≧1号>3号>4号。因此本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叶用芥菜生理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喀斯特地区种植的高抗旱品种,提高芥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贵州筛选高抗旱芥菜品种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 标签: 叶用芥菜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抗氧化物酶 抗旱性评价
  • 简介: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物种多样及生态系统多样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 简介:国内外关于不同地域亚洲棉遗传多样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对来源于印度、越南和中国(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不同地域的102份亚洲棉进行了SSR遗传多样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3条多态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约3.96条多态片段;SSR引物组合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多样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59、0.2835和0.4361;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程度不同;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102份亚洲棉可以聚类到三个组,来源于云南的滇亚16号与其他种质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个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不同地域的亚洲棉遗传多样不同。

  • 标签: 亚洲棉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为了解大赖草在沙漠中种群结构维持稳定的机制,以便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其野生植物资源,本试验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两个典型生境(沙地及沙丘)的大赖草种群的克隆多样及克隆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NTSYS分析表明:(1)两个种群(共170个样本)均为多克隆种群,共包含98个基因型,且均为局限基因型,群体间的克隆分化较大;(2)大赖草的克隆多样较高,Simpson指数(D)平均为0.882,基因型比率(PD)平均为0.562,其中克隆多样表现为HBX〉HBN,大赖草能够以根状茎进行克隆繁殖,而保持较高的克隆多样,这主要与该物种兼克隆繁殖及多克隆起源有关;(3)两个居群的克隆结构也有明显差异,HBX种群(生长在沙本文地)的克隆生长空间格局表现为游击型,而HBN种群(生长在沙丘)的克隆结构则表现为密集型,这可能是由于大赖草适应异质生境;(4)进一步对影响大赖草克隆多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 标签: 沙生植物 大赖草 ISSR-PCR 克隆结构 克隆多样性
  • 简介:本文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发生危害概况、侵染特性、菌株分离方法、流行调查、小种分化与鉴定方法、毒力基因的多态、基因多态的分子鉴定、SSR标记在基因多态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讨论了研究P.sojae生理小种遗传多样的方法,指出应用SSR分子标记进行P.sojae种下分类,确定生理小种间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 标签: 大豆 疫霉病 遗传多样性 研究方法 SSR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 简介:转基因菊花在生产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而未知的环境安全严重制约其发展。对转Vgb基因菊花开展连续两年的中间试验,在栽培管理条件一致、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的前提下,转基因菊花T0代,T1代外源标记基因PMI和目的Vgb经PCR技术检测均稳定存在,周边杂草及非转基因菊花尚无基因漂移现象发生,越冬越夏能力相对对照不显著。本实验说明试验地内转基因菊花外源基因在两年内仍稳定存在于基因组中,而且尚未发生基因漂移的可能,其微弱的生长竞争力转变为杂草的可能极低。

  • 标签: 转基因菊花 中间试验 稳定性 安全性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对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的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的番茄硬度最大,其次是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的水分,增加果皮的韧性;热处理32℃和52℃对贮藏期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对贮藏期番茄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对延长番茄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
  • 简介: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15份葡萄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分析。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引物,共扩增出107条带。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4~22,多态率为75%~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系数分析,15份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0~0.9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9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二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引物Vmc9a2.1、VMC4F3、VMC4A1、Scu14vv分别在欧亚种‘无核白’、‘山葡萄雄株’(雄1-2,雄1-3)、山葡萄‘左山二’、山葡萄‘双丰’扩增出一条特性条带,这为利用SSR标记鉴定葡萄品种或品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葡萄 SSR 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