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选取1989、1999和2003年8月的TM遥感影像3景,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提取了植被覆盖等级图。通过对3时段不同植被盖度类型比较分析得出:盐池县植被盖度变化趋势明显,尤其是低盖度植被和中高盖度植被,2003年较1989年变化幅度分别为64.62%和72.04%。出现植被好转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中的降雨和蒸发,二是荒漠化治理措施如退耕还林、全县禁牧封育等,而这些影响因素中尤其以降水和蒸发为主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县植被覆盖度同降水、蒸发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中等盖度主要以半固定沙地、退化土地、退化草场为主,2003年占全县总面积的70.65%,是盐池县的主要植被覆盖类型,该类型面积大,生态脆弱,是未来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
简介:选取4年生梨枣树(ZizyphusjujubaMill.),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树不同生育期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DMDS)变化规律,确定DMDS与土壤水分及气象因子(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水汽压亏缺日均值V)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条件影响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的敏感度,水分适宜处理梨枣树DMDS对气象变化最为敏感,其余水分处理梨枣树DMDS的变化规律与其一致,但波动幅度较小;2)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存在差异,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与E、V关系均极显著,萌芽展叶期与开花坐果期相关系数较小;3)不同水分处理梨枣不同生育期DMDS与气象因子关系不同,高水分处理(T1)开花坐果期DMDS与V关系显著,与E极显著,其他处理均不显著;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梨枣全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散量E是影响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的关键因素。
简介:植被覆盖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本文在对湖北省近16年来植被覆盖在不同类型区变化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植被覆盖在不同坡度、土壤、高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探讨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自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平均海拔高、坡度大的武陵山和秦巴山山地丘陵区年际变化NDVI相对值比平均海拔低、坡度小的江南和长江中游丘陵平原区要高,NDVl年际变化趋势增幅也较大,春、夏、秋三季的NDVI值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年均NDVI退化和改善的区域主要出现在坡度〈5°、高程〈500m的区域,退化的区域最主要是城镇及周边地区,改善的区域最主要是江汉平原等农作物主产区。
简介:TheadsorptionkineticsofPb^2+ondifferentsoilsandmineralswithvariablechargeswasstudiedbythetwoion-selectiveelectrodetechniqueatdifferentpHandconcentrations.Theresultsshowedthatmorethan95%ofadsorptiononallthesamplesoccurredduringthefirst5minutes.Alladsorptiontime-dependentdatacouldfitthesurfacesecond-orderequationverywell.ThevaluesofXmweregoethite>kaolinite,andlatosol>redsoilatthesameinitialreactionconcentration.Thevaluesofkwerekaolinite>>goethite,andlatosol>redsoilatthesamereactionpHandinitialconcentration.ThehigherthesuspensionpH,thefastertheadsorptionoccurred.ThemeaningofXmgotbythetwoion-selectiveelectrodetechnique(onekindofbatchtechnique)wasdifferentfromthatbythemiscibledisplacementtechniqueinthattheformerwasonlytheequilibriumadsorptionamountatadefiniteconcentrationandpH,butthelatterwasalmostequaltotheadsorptioncapacityatadefinitepHwithmuchlessinfluenceofconcentration.OnePb^2+wassupposedtooccupytwoadsorptionsitesastheadsorptionmechanismisconcerned.
简介:坡长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坡长因子反映坡长与侵蚀的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从坡长与侵蚀的关系、坡长因子算法以及坡长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长因子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坡长因子存在的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的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的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自然恢复10a的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的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的地上生物量的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显著的(P=0.049),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的结果。
简介:为了解干旱地区影响山杏苗木蒸腾特性的因素,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条件下,利用Li-1600稳定气孔仪等仪器,对生长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山杏苗木进行蒸腾特性及其大气环境因子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山杏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呈三次线性相关,8、9月份,山杏叶片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8.01%、16.86%;在试验的4个土壤水分梯度中,蒸腾速率与大气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随土壤水分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分严重胁迫的条件下,8月光合有效辐射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气温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8月空气相对湿度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9月太阳有效辐射对蒸腾作用影响较大。
简介:钴(公司)在自然地发生在重要数量存在锰(Mn)氧化物并且改变Mn氧化物晶体的生长。四分层的Mn氧化物,Na-buserite(Na公共汽车)并且三共同做从Mn的氧化准备的Na-buserite样品(哦)2与5%,10%,和20%Co/(Mn+公司)臼齿的比率(5Co-Na-bus,10Co-Na-bus,和20Co-Na-bus),被用来准备todorokite,地球的表面上的普通Mn氧化物,把Mg2+/Co2+离子用作一个模板。结果证明todorokites能被交换Mg2+的非做的Na-buserite的倒流处理获得,三共同做在气压的Na-buserites。然而,todorokites的形成被交换Co2+的Na公共汽车,5Co-Na-bus,和10Co-Na-bus样品的倒流处理禁止。相反,todorokite被交换Co2+的20Co-Na-bus样品的倒流处理在气压下面获得。X光检查光电子光谱学分析证明做的公司在做的Na-buserites的MnO6层作为Co3+存在。在MnO6层的代替的Co3+的数量可以作为一个模板用Co2+离子在buserite的变换起一个关键作用到todorokite。
简介:深入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对于当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有关林草措施的配置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42个退耕地植被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偏典范对应分析从单因子、分组变量及显著因子3方面分析立地环境因子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7组环境因子、33项环境因子指标中,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物种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为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土壤含水量(0~40cm)、土壤结构性颗粒指数、〈0.001mm黏粒、蔗糖酶、坡向及退耕年限。建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遵循立地条件,以自然恢复为主,并进行适当的培肥、引种等人工干预调控,以促进退耕地植被恢复的进程。
简介:利用长汀县2000年和2016年LandsatTM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解译结果,用马尔可夫的转移矩阵法分析长汀县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并重点分析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不同高程、坡度上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6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园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和园地。未利用地和耕地转变速率最快。随着海拔升高,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800~1000m高程带变化较大;耕地和园地面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主要分布在小于600m的区域。林地在6~15°内面积增加最多;耕地在15~25°坡度范围内变化最大;园地在高海拔和高坡度地区出现面积增加趋势,需加强对山地开发的监督。
简介:为探寻温带地区山地植物N素保存策略,找出影响植物N素回收率的环境因子,以便了解植物保持所吸收养分的机制,以小浪底库区山地为例,研究该区域3种生活型21种典型植物成熟绿叶中的N素含量、枯叶中N素含量以及N素回收效率(NRE)。结果表明:植物成熟绿叶中的N素含量和枯叶中N素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测定的21种植物NRE在17,4%~50.1%之间,平均值为28-8%,多数种的回收效率低于40%。测定的21种植物都属于N素回收不完全植物。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其回收效率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植物叶片N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上壤N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NRE与土壤有机质、土壤N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研究区不利的土壤条件,可以导致植物NRE的提高,植物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NRE等途径来应对环境的胁迫。
简介:ForestmanagementisexpectedtoinfluencesoilCO2efflux(FCO2)asaresultofchangesinmicroenvironmentalconditions,soilmicroclimate,androotdynamics.SoilFCO2ratewasmeasuredduringthegrowingseasonof2006inboththinningandnon-thinninglocationswithinstandsrangingfrom0to8yearsafterthemostrecentthinninginChinesefir(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plantationsinHuitongEcosystemResearchStation,Hunan,China.SoiltemperatureandmoisturewerealsomeasuredtoexaminerelationshipsbetweenFCO2andsoilproperties.ForestthinningresultedinhugechangesinFCO2thatvariedwithtimesincecutting.Immediatelyfollowingharvest(year0)FCO2inthinningareaincreasedbyabout30%,declinedto20%–27%belowpre-cuttinglevelsduringyears4–6,andrecoveredtopre-cuttinglevelsat8yearspost-cutting.Asimilartemporalpattern,butwithsmallerchanges,wasfoundinnon-thinninglocations.TheinitialincreaseinFCO2couldbeattributedtoacombinationofrootdecay,soildisturbance,andincreasedsoiltemperatureingaps,whilethesubsequentdecreaseandrecoverytothedeathandgradualregrowthofactiveroots.StrongeffectsofsoiltemperatureandsoilwatercontentonFCO2werefound.ForestthinningmainlyinfluencedFCO2throughchangesintreerootrespiration,andthenetresultwasadecreaseinintegratedFCO2fluxthroughtheentirefelling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