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对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数据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数据的设计内容,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监测项目涉及项目区DEN、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诸多因子的信息,累计达200GB。设计完成后的数据可以满足对水土流失海量监测成果的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和有效地管理,便于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和大、中尺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 标签: 水土流失 GIS数据库 遥感监测 嘉陵江
  • 简介:坡长是决定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坡长因子反映坡长与侵蚀的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从坡长与侵蚀的关系、坡长因子算法以及坡长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长因子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坡长因子存在的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长因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应用遥感(RS)技术实现土地监测,投资少、时间短、效率高,为此南安市成立了国土资源信息监测研究室。本文着重讨论了应用遥感影像进行南安市土地利用分类的信息提取方法,结合GPS和人工调查建立遥感信息识别知识,提高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的精度。还讨论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 标签: 土地利用 遥感 知识库
  • 简介: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植被修复方法的土壤种子的变化模式,采用对不同处理地段(包括水平阶间坡面、自然坡面、沟底)和对照(放牧地)的土壤种子组成、大小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元谋干热河谷山地植被修复区的土壤种子。结果表明:1)植被修复区土壤种子密度、丰富度均大于对照区;2)修复区内第2年土壤种子密度、丰富度均大于第1年;3)水平阶间坡面和各类型间的土壤种子密度差异显著;4)种子中草本植物占很大比例;5)孔颖草和扭黄茅是种子2大优势种。研究项目所采取植被修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种子的数量结构和物种组成。

  • 标签: 千热河谷 植被修复 土壤种子库 时空变化
  • 简介:为明确滨带典型植物群落矿化特征,探究植物化学性质与土壤氮矿化的关系,选取丹江口水库滨带的苘麻和蛇床群丛。试验采取单一叶处理、单一根处理和根+叶混合等9种处理,分别测定第1、3、7、14、21、31、41、51和61d的土壤氮矿化量,系统分析添加植物后土壤氮矿化特征。结果表明:1)添加植物后,土壤氮矿化可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1-7d)各处理矿化量均减小,中期(7-41d)各处理矿化量都有所增加,幅度变化较大,后期(41-61d)基本保持平衡,所有处理的土壤矿化量均小于对照(CK)的79.53mg/kg,单一处理中,苘麻叶(QL)矿化量最高,达到71.62mg/kg,混合处理最高为苘麻叶+蛇床根(QL+SR)26.43mg/kg;2)添加植物后,土壤微生物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QL〉4个混合处理〉另外3个单一处理;3)整个试验期间,土壤氮矿化量与植物全碳和全氮质量分数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全氮质量分数对土壤有机氮矿化影响最明显,重要程度为全氮〉C:N〉纤维素〉L:N〉多元酚;4)所有混合处理中,实测氮素矿化量均显著小于预测值(P〈0.01)。说明添加苘麻和蛇床后,土壤氮矿化表现为抑制作用,根茎混合处理没有激发效应。该研究为区域植被生态恢复、水土保持与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氮矿化 植物化学性质 净氮矿化量 丹江口水库
  • 简介: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及碳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碳质量分数、密度以及碳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3.00~34.07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碳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20cm土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1.37倍,0~20cm土层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碳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碳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碳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碳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 标签: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 简介:通过研究金安桥水电站废弃渣场种子和周边群落种子以及渣场地面和周边群落地面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周边群落土壤种子和地面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大于渣场,从地面与种子的物种组成分析得出,渣场植被恢复正处于由一年生草本植物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渡的阶段;②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的物种丰富度(30,33)及数量(186,1962),渣场地面植物与土壤种子的物种丰富度(10,12)及数量(35,1784);③由于植物种子寿命短,加之土壤环境差,导致周边群落地面植物与种子相似度(0.09)和渣场地面植物与种子的相似度(0)差异性大。

  • 标签: 水电站 土壤种子库 地面植被 组成
  • 简介:针对于弃渣场的排洪设计,本文对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下4#弃渣场分别采取箱涵、管涵及明渠等排洪设施,通过对3种排洪设施的设计及选型分析,可以看出:对山谷型高边坡弃渣场排洪设施设计时,明渠排洪具有投资抵、施工难度小、后期维护简单、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宜采用以明渠排导为主,辅以箱涵、管涵等临时排水设施的排洪体系进行弃渣场排洪设计。

  • 标签: 弃渣场 排洪设施 箱涵 管涵 明渠
  • 简介:在GIS及XMLWebService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的理论体系及实现过程。以福建省林业部门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成与共享的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数据发布与服务、数据调用等关键过程。研究表明,通过集成与共享的应用,提供了统一标准的高质量数据,满足了全省林业部门的需要。

  • 标签: 多源 异构 数据 林业 共享
  • 简介:利用2000年哈尔滨市1/25万TM遥感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根据各类景观参数,从斑块和景观水平上分析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的基质景观为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斑块边缘密度大,边缘复杂,连接性好;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斑块边缘密度小,边缘简单,连结性差,受人类干扰弱;从总体上看,斑块总数下降,多样性也下降,土地利用向平原区水田景观要素集中。

  • 标签: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哈尔滨
  • 简介: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模拟精度受空间参数精度的影响。提升空间参数精度能较为精准描述流域空间特征,也会使空间数据量冗增,甚至影响模型运行效率。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例,分析DEM、子流域划分、土地利用、土壤、降水站点等空间数据精度对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不同对象(流量、泥沙、营养元素等)进行模拟时,大多数空间数据分辨率阈值不同,分辨率超出阈值可能降低模型模拟的精度;2)DEM分辨率降低,泥沙和总磷(TP)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明显增加,而流量和硝态氮(NO3-N)模拟结果变化极小;3)DEM分辨率达到一定精度后,进一步提高并不会使地表径流模拟精度得到改善,低分辨率DEM获得的坡度较小,这会降低模型对流量的模拟,模拟的洪峰径流产生滞后现象;4)子流域划分对流域产流模拟影响较小,而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数量对流域上游产沙量影响较大,而对流域出口处泥沙荷载影响较小;5)土地利用和土壤图精度主要通过影响模型中HRU生成的数量而影响模拟结果;6)地表径流模拟上,能够体现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大的局地降水事件的分布式的降水数据要比利用气象站点获得的降水数据模拟结果的精度要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模型开发、利用、改进提供参考,提高模型模拟的精度。

  • 标签: 分布式水文模型 SWAT 数据质量 分辨率 水文模拟 空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