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阐述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功能与作用,辨析森林汇、林业汇、汇林业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中国汇林业的实践。据此,提出加强汇林业管理的建议:以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为主线,加强全国森林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和汇项目计量队伍资质管理,促进低经济林业试点工作。

  • 标签: 发展 碳汇林业 气候变化
  • 简介:烤烟氮代谢是重要的代谢过程,有机物料是作物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烤烟的氮循环。通过盆栽试验,将玉米秸秆、猪粪和生物炭调节氮比为25∶1,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在相同氮比下,对烤烟和植烟土壤主要氮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与猪粪,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玉米秸秆,则会降低烤烟的农艺性状。添加生物炭能够显著增强烟叶氮关键酶活性;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最大分别达到33.3μg/(g·h)、14.42mg/(g·min)和5.08mg/(g·h)。与对照(不施有机物料)相比,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磷、钾质量分数。植烟土壤添加猪粪,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最大值1.78mg/kg),但土壤蔗糖酶活性却基本不受有机物料种类的影响;同时,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氮质量分数显著提升。特别是猪粪处理中,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物料的施用,促进土壤硝化作用,提高硝态氮质量分数。因此,添加生物炭能够提高烤烟氮代谢,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品质;添加猪粪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营养元素质量分数。

  • 标签: 烤烟 土壤碳氮比 化学成分 有机物料
  • 简介:榆树疏林是科尔沁沙地和浑善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以退耕还林后天然恢复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和无破坏的浑善克沙地榆树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生物量估算法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2种典型榆树疏林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除土壤无机储量外,浑善克沙地榆树疏林各组分的氮储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其中总的氮储量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的1.97和1.82倍;2)2种榆树疏林氮分配特征相似,最大贡献者均为土壤,其所占比例相应地均超过了55%和80%,而最小贡献者则均为枯落物;3)与浑善克沙地榆树疏林相比,退耕还林后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可能具有更大的汇潜力和固氮功能。

  • 标签: 榆树疏林 碳储量 氮储量 分配特征 退耕还林
  • 简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地类型地上植被和土壤有机密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草地及土壤固能力的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物量级别下,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有机密度均表现出了各自的规律性差异.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有机密度相对稳定的生物量阈值区间分别为100~180、120~140和60~80g,在阈值范围外,平均土壤有机密度差异显著;2)在80~100g与120~140g2组生物量级别下,不同群落类型间土壤有机密度尽管存在部分差异,但总体而言,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改良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对增加草原土壤有机密度、提高草原土壤固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草原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内蒙古
  • 简介:根据云南省第3次(1992—1997年)和第5次(2002—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资料,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云南省森林植被的储量、密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云南省森林总储量由1997年的679.10Tg(1Tg=1012g)增长为2007年的884.11Tg,年增长率为2.67%;乔木林的密度由1997年的46.80Mg/hm2(1Mg=106g),增长为2007年的50.58Mg/hm2,高于全国的平均密度水平。云南省森林以幼、中龄林为主,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5%以上,说明云南省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潜力。

  • 标签: 森林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云南省
  • 简介:本文在论述低经济的涵义、背景及发达国家发展低经济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经济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制定国家低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建立有利于低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加强低技术研究与开发、倡导低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中国发展低经济的对策。

  • 标签: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对策
  • 简介:为揭示岩溶区不同退耕还林地对土壤有机库及库管理水平的影响,探讨花江峡谷地区耕地和5种典型退耕还林(草)地(撂荒、车桑子、花椒、椿树和油桐)土壤剖面有机质量分数、密度以及库管理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与耕地相比,退耕还林明显提高了有机质量分数和密度(P<0.05),0~20cm土层总有机质量分数为13.00~34.07g/kg,其中耕地最低,椿树林地最大;土壤剖面中有机密度大小表现为椿树林>油桐林>撂荒地>车桑子地>花椒地>耕地.2)6种样地土壤有机质量分数和密度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O~20cm土层总有机质量分数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11~1.37倍,0~20cm土层有机密度占整个剖面的35.68%~46.45%,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具有明显的表聚性.3)以耕地为参照,除花椒地外,其他4种退耕还林地库管理指数均明显大于1,即退耕能有效提高土壤库管理水平,且以椿树和油桐林地效果最佳.此外,土壤活性有机比率的变化与总有机质量分数的变化一致,土壤活性有机比率可以作为反映土壤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退耕具有提升土壤库及其质量的潜力,该区在生态恢复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退耕模式,增加植被盖度、减少人为扰动.

  • 标签: 退耕还林地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碳库管理指数 岩溶高原峡谷
  • 简介:为了探究江西大岗山流域土壤氮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以该流域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建立土壤有机(SOC)和全氮(STN)与植被及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模型,从而分析流域土壤氮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流域表层SOC和STN的平均值为25.55和1.61g/kg,变异系数分别为64.16%和28.37%,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植被和地形因子与SOC和STN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海拔和地形湿度指数的流域表层土壤构建了SOC和STN的空间分布图——氮要素分布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趋势。3)流域表层的SOC和STN与汇流动力指数和沉积物运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NDVI、海拔、坡度和地形湿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植被和地形因子显著影响大岗山流域SOC和STN的空间异质性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森林植被土壤氮等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NDVI 地形因子 空间分布 碳素和氮素 表土 大岗山流域
  • 简介:为研究培肥措施对红壤有机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有机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通过长期定位实验,选取不同施肥措施(未培肥CK、化肥NPK、化肥+秸秆NPKS和粪肥AM)下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揭示3种施肥措施下不同层次的有机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施肥措施均可以提高土壤表层(0-25cm)有机质量分数(尤其是颗粒有机),其中AM效果最显著,NPKS次之。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不同层次的团聚体稳定性顺序为AM〉NPKS〉NPK〉CK。与CK相比,AM处理对表下层(5-15cm)土壤的总有机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颗粒有机(POC)与湿筛法平均质量直径以及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预湿润震荡(WS)3种处理的平均质量直径的相关性最好(R^2=0.79、0.80、0.66、0.81),说明相对于其他组分,颗粒有机更有利于降低消散作用以及抵抗机械破碎进而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是间接评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良好指标。

  • 标签: 培肥措施 颗粒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平均重量直径 团聚体稳定性 总有机碳
  • 简介:研究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的分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实施人工恢复30年后,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和阔叶林(BF)3种典型林分在0~60cm土层的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团聚体有机与总有机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林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以>2mm粒径所占比例最大(均在60%以上),而在水稳性团聚体中,以<0.05mm粒径占优势。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顺序依次为BF(53.38%c~84.27%〇>SP(52.22%c~70.86%〇>PB(22.70%C~47郾83%〇。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量分数均以PB最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粒径)有机质量分数总体髙于相应土层的总有机质量分数,而微团聚体的(<0.25mm粒径)则低于后者,说明有机对于大团聚体的形成和水稳性具有积极作用。土壤团聚体有机与总有机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有机的增加,对总有机的积累具有正面影响。保留密度大、灌木(草)层盖度髙的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质量更髙;因此,在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初期,可通过适当密植、增加林下灌草覆盖等措施,增加有机的输人,促进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加速了退化土地的土壤结构改善和功能恢复。该研究可为南方严重红壤退化地生态恢复中的林分类型选择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人工恢复林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红壤
  • 简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的储量及时空变化是制定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全球碳循环与平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华北土石山区不同密度油松和元宝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密度、pH值以及全氮、速效钾、有机的质量分数等参数进行测定,对比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的质量分数、土壤有机密度、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探讨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元宝枫林的平均土壤有机质量分数和有机密度均大于油松林的;土壤有机质量分数和有机密度在土壤表层(0~10cm)为最高值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质量分数表现为2种林分密度下的元宝枫林无显著差异,而有机密度则表现为高密度元宝枫林〉低密度元宝枫林;在油松林中土壤有机质量分数、有机密度均表现为中密度油松林〉高密度油松林和低密度油松林。油松林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土壤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而全氮、速效钾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油松林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pH值呈显著相关,而元宝枫林土壤有机质量分数与pH值不相关。综上所述,华北土石山区元宝枫林较油松林具有更大的固潜力,而且土壤的有机质量分数及有机密度受树种和林分密度影响较大。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油松林 元宝枫林 华北土石山区
  • 简介:为准确评价土壤有机的尺度效应,分析其多尺度的变异特征并找到控制土壤有机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选取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为研究区,以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进行多尺度采样,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敖汉旗表层(0~20cm深度)土壤有机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县域、中等区域和小流域尺度上表层土壤有机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49,7.57和7.54g/kg。3种研究尺度上土壤有机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变程在980~2100m之间,随着研究尺度的缩小,土壤有机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逐渐缩小。不同研究尺度上各影响因子与土壤有机质量分数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差异,县域尺度上土壤和植被因子对土壤有机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中等区域尺度上植被和海拔因子对土壤有机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小流域尺度上海拔和坡度对土壤有机质量分数的影响最大。

  • 标签: 尺度效应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半干旱区
  • 简介: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侵蚀区的生态环境,但伴随产生的汇效益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区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该区自2000年开展生态治理以来马尾松林储量的时空格局与增汇变化,同时借助2000—2013年政策治理数据以及社会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各主要驱动因素对森林增汇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3年该治理区总储量由127.01万t增加到189.96万t,平均每年增长3.52%,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当地2000、2006和2013年的马尾松林密度分别为27.95、32.82和41.72t/hm^2,区域汇能力正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该区总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海拔600m和坡度25°以下区域,总增长幅度分别达到41.6%和50.9%。马尾松林密度随海拔和坡度上升而明显增加,表明其汇能力仍具备较大恢复潜力。3)主成分分析表明,治理区马尾松林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政策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户增收,其中政策治理是该区马尾松林增汇能力提升的最显著因子。

  • 标签: 红壤侵蚀区 生态恢复 马尾松 碳储量动态 驱动力 水土保持
  • 简介:为摸清浑善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以沙地内湖泊沉积为研究对象,根据浑善克沙地内白银库伦诺尔湖泊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有机质和CaCO3等环境变化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结合210Pb和137Cs测年资料,恢复了包括小冰期和20世纪初升温期等气候事件在内的浑善克沙地近5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规律.A.D.1500~1600,浑善克沙地气候较干旱寒冷,植被生长受到抑制;A.D.1600~1760,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湖泊水位上升,为温和湿润-温和偏干气候,植被盖度增加;A.D.1760~1900,气候较温和湿润,后期气候干旱寒冷;A.D.1900,小冰期结束,气温回升,降水增加,但近现代以来,气候逐渐呈干旱化趋势.

  • 标签: 气候环境变化 湖泊沉积 小冰期 地气 浑善达克沙地 降水
  • 简介:为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工植物群落,必须对厚层客土喷播技术中的植物选择与植物群落的目标进行科学的确定。认为植物群落目标的设定应以遵循保证坡面稳定性的前提,实现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且维护管理量小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态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认为植物选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并按照恢复目标合理确定初期密度。坡面自身稳定性以及客土喷播层的质量,也是影响恢复植物群落能否顺利向设定目标群落方向演替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坡技术 厚层客土喷播技术 植物群落 植物配置
  • 简介:泉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25hm2,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本文针对泉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分布状况,以及补充耕地资源的途径,以引导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和结构,形成规模积聚效应.

  • 标签: 耕地 资源 土地开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