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铁路工程施工过程弃土、弃渣场是主要水土流失部位,其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受主体设计单位、施工条件和当地生产利用等多方面条件影响,需合理控制各阶段实施进度,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使防护责任归属落实明确,使验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三同时”制度 铁路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设计是可行。与以往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平梯田 蓄水保土效益 降雨条件
  • 简介:高岭土矿山开发已经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较为严重破坏,建立一个有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矿山生态恢复。本文以福建省闽清县白镇普贤高岭土矿山废弃地为例,讨论了高岭土矿山生态补偿问题,分别为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方式、补偿金使用以及补偿标准。而其中补偿标准又是最为重要,主要由矿山开发前为林地时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和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决定。计算结果表明,该矿山开发前所具有的生态价值为2050280.86元,矿山开发后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费用为1971762.6元,因此,开发此矿山大致需要补偿4022043.46元,补偿标准为251377.72元/hm^2。

  • 标签: 高岭土矿山 生态补偿 生态价值
  • 简介:非资源性开发建设项目因其改变原来地形地貌、毁坏植被为特点,且涉及部门行业复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数量众多,造成水土流失有轻有重,人们对其产生危害认识有偏差。根据其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和发生演变过程相似性,分为阶梯上升期、平顶期、收缩下降期和稳定期四个阶段,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以及对公民水土保持意识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非资源性 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规律
  • 简介: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坡耕地布设反坡水平阶与对照径流小区,观测2种径流小区径流量、泥沙量、总氮及总磷输出浓度和输出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反坡水平阶径流量减少34.14%、土壤流失量减少57.17%、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减少33.32%和33.82%。坡耕地修反坡水平阶起到了较明显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对控制面源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土壤流失量 面源污染物 输出量 反坡水平阶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内容,普及大众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作用》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本文就作物残茬还田在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作物残茬覆盖和作物根茬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影响,以及作物残茬还田中应注意问题,以期能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作物残茬 土壤 改良 物理性质 微生物
  • 简介:为充分了解自然界河流深潭成因和功能,选取山东诸河部分河段,对河流深潭水量状况、底质、水生动物调查进行,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深潭形成主要原因,阐述深潭在生态、经济、景观方面的功能.考虑到城市河流现状,认为人为地在城市河道修建深潭方式,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水质和景观有着积极作用.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深潭构建5条原则,以及“浅滩-深潭”和“跌水-深潭”2种构建形式,旨在为城市河道生态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深潭 城市河道 构建原则 生态改造
  • 简介:本文就植物篱在坡耕地水土保持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如何选择植物篱模式,植物篱对恢复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篱技术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坡耕地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日趋严重,缓冲带是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最佳措施之一。缓冲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沿岸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地、草地等。本文综述了缓冲带三种主要类型及其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缓冲带研究起步晚,存在“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单因素分析较多、多因素分析较少,理论试验研究较多、应用性示范研究较少”问题。因此,需要扩展和加深这几方面的研究,取得相应试验研究数据,以利于这一生态技术在我国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缓冲带 机理 现状
  • 简介:农村生活污水是农村面源污染重要来源。通过为期1年农村污水水质监测,研究松花坝水源区建立池塘系统对农村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池塘系统对铵氮、总氮、总磷输出具有较好控制效果,最高去除速率分别为3.78、4.20、1.06g/(m^2·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8.35%、79.28%、86.49%;2)由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同时存在,硝态氮含量变化不能准确地反映池塘对硝态氮去除效果;3)池塘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污染物输入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松华坝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池塘系统 农村面源污染 控制 松花坝水源区 昆明市
  • 简介:从行业自身发展情况出发,本文对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及其集成技术在包括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调度和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以及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领域中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 标签: 信息技术 水利领域 应用 分析与展望
  • 简介:我国荒漠化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化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有效途径。

  • 标签: 植被类型 荒漠化防治 生态修复
  • 简介:基于GIS技术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GIS技术建立准确区域基础、专题数据库,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价;二是针对不同地域特点而进行评价因子选择,以及各因子权重和隶属度的确定。本文主要针对前者,就GIS技术在新罗区耕地地力评价中所发挥作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GIS 耕地 地力评价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盐池县1991年以来不同时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进行半干旱沙地草场植被特征及其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沙化草地实施封育,群落组成发生了规律性变化,随着封育年限增加,群落多样性逐渐增加;老封育区、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在植物种盖度、高度和生物量上差异并不显著,老封育区植被则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从3种措施植被饲用价值来看,新封育区植被饲用价值高于老封育区,表明长期封育不利于提高草场放牧利用价值。

  • 标签: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沙地草场 封育 半干旱区
  • 简介:坡长是决定土壤侵蚀地形因素。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坡长因子反映坡长与侵蚀关系,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重要指标,在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保持规划中被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从坡长与侵蚀关系、坡长因子算法以及坡长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提取3方面,系统回顾坡长因子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在我国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和应用过程,坡长因子存在5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土壤侵蚀 坡长因子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为了解喀斯特地区景观变化过程及相应生态效应,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黔地区1995-2000年景观格局与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以灌木林地、坡耕地、覆盖度荒草地占据着景观优势地位。旱地、林地和荒草坡转换关系复杂,退耕还林还草与毁林毁草开荒同时并存,植被恢复与退化并存,整体景观尚处于一种波动状态,区域土地利用生态价值并未有明显提高,而呈下降趋势。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是岩性、地貌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结果,景观斑块转化主要受人文因素影响,耕地变化主要是被建设用地占用。在199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区生态既有恢复,又存在继续恶化趋势。

  • 标签: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中山丘原区 喀斯特地貌
  • 简介:土壤侵蚀定量研究一直是土壤侵蚀学科热点和难点问题,GIS在我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已有20年之久,回顾和总结过去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GIS在我国土壤侵蚀信息管理、土壤侵蚀测报和土壤侵蚀模型等定量化研究应用现状与进展,针对目前研究存在问题,探讨了GIS在我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和应用工作展望。

  • 标签: GIS 土壤侵蚀 定量研究
  • 简介:本文根据侵蚀坡地治理实践,就侵蚀坡地治理“小老头松”、侵蚀坡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群落配置地带性、重建植被群落演替、坡地茶果园开发方式、庭院经济生态体系等问题等进行了讨论。指出:侵蚀坡地土壤贫瘠和裸露坡地近地表千热化是重建植被主要障碍因素;坡地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植被、小气候等因素;侵蚀坡地植被重建必须着眼于建立地带性森林系统,遵循地带性规律进行种群配置;植被群落发育程度必须与土壤肥力恢复水平相适应,即在先锋群落配置要注重草被层生长,避免造成“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空中绿化”现象;侵蚀坡地果园开发必须注重地被植物保护和建设。“果-草-牧-沼-菌”庭院经济生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区农民“钱”、“肥”、“烧”问题有效途径。

  • 标签: 土壤侵蚀 生态恢复 地带性 群落演替 庭院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