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上海市水土流失及措施现状,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结果为基础,结合上海市基本情况,分析上海市水力侵蚀现状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结果表明,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200km^2,水土流失以河道两岸和湖泊沿岸坍塌淤浅为主要特征,建设项目施工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也是上海市水土流失一个重要方面。上海市中心城区水土保持措施较完善,但郊区部分河道还没有采取有效护坡措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河道边坡和湖泊岸线护岸整治、海岸滩涂保滩促淤治理是上海市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管和水土保持监测,以防止人为水土流失。

  • 标签: 水力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 上海
  • 简介: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关系黄河治理战略全局,对其进行回顾和展望,可为目前开展黄河综合规划修编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1960-1984年,平均每年拦蓄泥沙约5亿t,其中干流水库1.0亿t(19.6%)、支流水库1.2亿t(23.5%)、灌溉引沙0.6亿t(11.8%)、淤地坝拦沙2.0亿t(39.16%)、梯田拦沙0.3亿t(5.9%);到20世纪80和90年代,这种减沙构成略有变化,总体来看,水利措施减沙比例变化不大,而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比例有所减小;70-90年代,黄河中游年均减沙3亿t左右,目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减沙约3.5亿~4.5亿t。展望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后认为: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暴雨强度较小,实测来沙量资料不能作为黄河综合规划修编中水土保持现状减沙效果计算主要依据;由于未来黄河中游来沙量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组合,因此,对未来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应持慎重和偏于安全态度,并作为今后长期认真研究问题。

  • 标签: 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 减沙作用 回顾 黄河中游
  • 简介:水土流失区马尾松"老头林"采用一般垦复施肥措施,对促进马尾松生长有显著效果,但施肥作用只能持续3年左右.而采用混交固氮树种杨梅、胡枝子措施,随着固氮植物固氮能力及生物生长量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等得到不断改善,马尾松高生长量也在逐步上升,效果十分显著,且作用持久.

  • 标签: 水土流失 混交固氮植物 效果分析
  • 简介: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对于研究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植物耗水过程生态需水规律、生态系统局地气候反馈机制、土壤水分植被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具有十分重要作用。SVAT模型经过“水桶”模型、生物物理学模型以及生物化学模型3个阶段约半个世纪发展,已由最初单层模型发展到双层模型、多层模型,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总结了SVAT模型主要水热过程参数化方案,模型应用研究、比较以及参数化方案改进,并提出下垫面不均匀性、模型简化、模型全面性、模型验证和比较等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问题。

  • 标签: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面过程参数化 陆气耦合传输
  • 简介:在对2000-2012年粮食产量数据耕地面积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基础上,引入敏感度分析模型,对2000年以来云南粮食生产耕地变化动态关系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揭示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性特征。研究表明,2000-2003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小于0,为不敏感状态;2004-2005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为0.11,为低度敏感状态;2006-2012年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程度迅速增大到35.68,为高度敏感状态,说明2006年以来粮食产量对耕地变化敏感度很高,耕地面积较小变动会造成粮食产量较大波动。因此,严格区域耕地保护,实行耕地“补占平衡”政策对于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敏感度分析模型 云南省
  • 简介:为查明崇墩沟小流域生物措施治理效益,采用径流小区及水文测站方法,对不同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中,木荷补植、灌木补植、草本补植措施减水、减沙、保肥效果都显著,木荷补植效果最显著;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林木生长较快,覆盖较高,径流量和侵蚀量少,在研究区内,减水、减沙、保肥效益最显著。种植黄栀子生物埂果园径流量和侵蚀量逐年减少,但果园保水保肥明显比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差。崇墩沟小流域2007年径流量比2006年径流量少12.92%,减沙1万367t,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显著。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物措施 效益 赣南山地
  • 简介:以云南天宁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一号矿山排土场为例,对排土场治理措施及其效益进行分析。该排土场采用"先拦后弃,由下而上"堆渣方法集中堆存弃渣,并采取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坡面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生态效益,治理成本上经济可行,为今后磷矿排土场防治积累了良好经验。

  • 标签: 磷矿 排土场 效益分析
  • 简介:坡地果园水土保持措施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果园经营成败,而且关系到山地生态问题,是当前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本文通过3年田间试验,对我省山地果园常见水土保持模式径流和泥沙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果园水土流失主要出现在幼龄期,措施不当果园在3年内水土流失处于轻度或强度流失状态。(2)梯田工程和生物措施对坡度果园泥沙和径流都有显著调控作用,生物措施调控作用前期尤其明显,在建园第1年就将水土流失控制在允许值之内,解决了幼龄果园水土流失问题。(3)不同措施对泥沙径流调控成效由大到小依次为:顺坡全园种植百喜草〉梯田全园种植百喜草〉顺坡种植百喜草带〉梯田梯壁种草〉梯田不种草〉顺坡不种草。

  • 标签: 水沙调控 幼龄果园 坡地
  • 简介:广东省是我国崩岗侵蚀最严重省份之一,流失量占广东省水土流失总量43%左右,造成危害大,导致土地退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并且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广东省山区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分析了产生崩岗侵蚀主要原因及崩岗治理主要技术原理,对崩岗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崩岗侵蚀 防治措施 广东省
  • 简介: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是小水电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小水电开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对水土保持影响,并就存在问题提出治理措施,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标签: 小水电建设 水土保持 防护措施
  • 简介:类芦是我国南方快速绿化水蚀荒漠化地区优良草种。对类芦根蔸土壤中VA菌根真菌调查表明,栽植类芦后,土壤中VA菌根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并与类芦根系形成一种协调共生体系,极显著地促进了类芦生长。新栽植类芦时,可在基肥中增施少量VA菌根土磷肥,以促进土壤中VA菌根菌快速繁衍。

  • 标签: 类芦 VA菌根 关系分析
  • 简介:就台湾集水区经营问题和现况,从集水区分类、订立明确目标、配置、经费负担和有效训练人员5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集水区分析,布设其土地利用方式,为规划者提供监测评估之步骤。

  • 标签: 集水区经营 集水区分析 监测与评估
  • 简介:为了探讨东北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治理情况,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坡度下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水平梯田、等高植物篱等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它们在黑土区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坡度适宜范围,从而确定在0~5°、5°-8°、8°~15°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分别采用以改垄措施、等高植物篱措施、水平梯田措施为主措施进行治理,在〉15°坡耕地上选择退耕还林。

  • 标签: 坡度 坡耕地 横坡垄作 水平梯田 等高植物篱
  • 简介: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土壤侵蚀学科前沿领域和水土保持规划有效手段.述评了我国在坡面预报模型和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和全国水土流失宏观趋势预测研究进展,提出了中国水蚀预报模型研究面临挑战任务,指出了我国水蚀预报模型近期研究重点.

  • 标签: 水蚀 预报模型 产沙模型 土壤侵蚀模型 水土保持规划 坡面
  • 简介:“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灾区地表松动,使处于雨季灾区面临山洪灾害严峻挑战。通过对比历史上灾区和近邻地区已发生山洪灾害历史状况,分析灾区山洪灾害重点防范月份,绘制灾区山洪灾害高、次高、中、低易发区分布位置,提出了不同风险区防范山洪灾害应对措施,供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山洪灾害预警参考。

  • 标签: 地震 山洪灾害 风险图 应对措施 汶川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变化.对比2002和2003年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实验样地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β-多样性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对长汀河田地区典型点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近地层有明显降温、增湿、减小温度日较差和降低土壤温度作用;2.不同坡向对气温日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对空气相对湿度、地面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较差、土壤温度影响较明显.3.治理时间越长,小气候环境改善影响越大,对地面日最高温度、日较差和土壤温度这3个气象因子改变尤为明显.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气候效应 长汀县 地面日最高温度 土壤温度 气象因子
  • 简介:实现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内涵,建立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出经济和环境两大子系统主成分,得出经济环境系统综合得分X、Y,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1996-2009年厦门市经济环境协调度。结果表明这一时期厦门市经济环境发展协调程度分为四个阶段:①1996-1999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基本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和经济系统都在不断发展,两者协调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调整;②2000-2002年属于环境主导型初级较协调阶段,尽管环境系统得分有所波动,但是环境和经济系统协调度快速提高,厦门经济发展环境进入较协调阶段;③2003-2005年属于环境主导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得到不断优化提升;④2006-2009年属于环境一经济转换型较协调阶段,这一阶段经济系统得分保持上升,环境系统得分却出现先升后降态势,经济发展逐渐转换为经济环境系统协调主要动力。

  • 标签: 协调度 环境 经济发展 厦门
  • 简介: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极端受损生态系统,为避免其再度恶化,需采取紧迫措施。利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以乌海市为例,用景观指数对植被分布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海市植被分布环境因子有着极其紧密联系,地貌、土壤这类环境因子对植被分布影响要大于海拔、坡度这类大尺度环境因素;因此,用GIS结合CCA对植被环境关系研究是有效,对采取更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系统有所帮助。

  • 标签: 典范对应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植被分布 环境因子 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