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固沙的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的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及固沙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的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为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对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为了解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促进保水剂在抗旱节水中的合理应用。在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对青海“绿宝”公司提供的3种剂型保水剂施入土壤后的混土进行土壤水分常数、密度、pH值、土壤膨胀率和土壤硬度等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常数和土壤孔隙度,但混土的土壤密度减小;保水剂能明显提高土壤的膨胀性能65%-170%;保水剂加入土壤后对土壤的pH值影响较小;在土壤大量失水后,保水剂能明显降低土壤坚实度,对照土壤的硬度是混土硬度的5.2—32.9倍。

  • 标签: 保水剂 土壤水分常数 膨胀率 土壤硬度 土壤密度 PH值
  • 简介:通过毛竹林不同施肥方式对立竹质量、竹林产量以及竹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伐桩施肥与沟施、撒施相比肥料损失少,输送迅速,并能加速竹蔸腐烂,具有显著的生长效应,是培育丰产毛竹林一种较好的施肥方式。

  • 标签: 毛竹 施肥方式 施肥效果
  • 简介:崩岗与滑坡泥石流工作分别于水土保持和国土资源领域开展研究,研究工作存在异同。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对比分析崩岗与滑坡泥石流的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从学科术语及特征方面崩岗着重于地貌学,滑坡泥石流着重于地质学及灾害学;从研究手段上,崩岗多集中于第四纪覆盖层和浅部强风化层的精细化研究,滑坡泥石流除覆盖土层外还涉及风化程度不一的岩层,具有更广的研究对象,在岩土力学机制理论更为完善,两者可相互借鉴。

  • 标签: 崩岗 滑坡泥石流 对比 借鉴
  • 简介:为解决固沙技术中水与肥的“瓶颈”问题,在模拟沙地中研究添加控释肥与吸水对固沙植物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控释肥对吸水的吸水率影响不同,各种控释肥料在沙土中分解释放速度远小于尿素;添加一定量的控释肥均可促进甘草的生长发育,表现在株高、根长、侧根数、叶片发育、生物量(干质量)和对营养元素(N、P、K)的吸收等方面。因此,在固沙植物栽培中添加控释肥与吸水的技术是可行的,为解决固沙植物的水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甘草 高吸水树脂 控释肥料 固沙技术
  • 简介: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农林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明确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干化现状,利用CNC503B(DR)中子仪,于2014年4—10月,对长武塬区19龄果园、9龄果园、玉米地及小麦地0~600cm的土壤水分进行长期监测,并利用土钻法进行校准。结果表明:1)0~600cm土壤贮水量表现为9龄果园〉玉米地〉小麦地〉19龄果园,均值分别为186.5、183.6、158.6和132.8cm,除9龄果园与玉米地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外,其他农林用地土壤贮水量两两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2)4块样地浅层(0~200cm)土壤含水量波动程度为中等变异(10%600cm;4)19龄苹果园土壤干化最严重,0~200cm土壤干化程度呈季节性变化,200~250和250~320cm土层分别为严重干燥化与强烈干燥化,320~600cm呈极度干燥化,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其次为小麦地,0~100cm产生临时性干层,250~300cm发生强烈干燥化;玉米地与9龄果园干化程度较轻,在水分补给不足情况下,只在土壤浅层产生临时性土壤干层。长武塬区农业结构由大田作物转向苹果经济林建设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但是,随着苹果林达到盛果后期,土壤贮水量亏缺,土壤干化严重,苹果经济林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作用等都将受到限制,需要采取合理用水措施及调整林分密度等科学方式,完成长武塬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黄土塬区 苹果园 土壤含水量 消耗和补充深度 土壤干层
  • 简介: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草地类型地上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内蒙古草原地区草地及土壤固碳能力的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物量级别下,不同草地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表现出了各自的规律性差异.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相对稳定的生物量阈值区间分别为100~180、120~140和60~80g,在阈值范围外,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2)在80~100g与120~140g2组生物量级别下,不同群落类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尽管存在部分差异,但总体而言,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改良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地退化,对增加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提高草原土壤固碳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草原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内蒙古
  • 简介:为了解褐煤基材料对土壤复合体铅形态的影响和污染退化修复机制,将褐煤以及褐煤基改性材料,混入铅污染的土壤中培养4个月,提取其中的土壤复合体,测定各组复合体中的各形态铅。结果表明:施用褐煤基有机材料后,水稳性复合体增加。1)6种铅化学形态在各复合体中分布状况不同。各改良处理的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铅在复合体中分布的大小顺序均为:G0〉G1〉G2,各处理从G0到G1,交换态铅质量分数下降了8.74%-32.22%,从G1到G2各处理下降了2.73%-26.74%;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残渣态铅分布顺序为:G0〈G1、G2。2)施用有机材料均引起了3组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的下降,各处理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平均下降了2.73%~32.22%;普遍提高了弱有机态和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弱有机态铅最高提高51.23%,强有机态铅最高提高67.65%,对残渣态铅没有显著影响。3)所有改性材料改性后均提高了G2组中的交换态铅,普遍降低强有机态铅质量分数,碳酸盐态铅质量分数未有显著变化。因此,施用褐煤基有机改良,促进了水稳性复合体的形成,降低了复合体中交换态铅质量分数,对土壤铅起到了钝化作用。褐煤有机材料对交换态和有机态铅影响较大,对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残渣态影响较小。

  • 标签: 褐煤基改良剂 土壤修复 铅形态 胶散复合体 石灰性土壤
  • 简介:水土流失区马尾松"老头林"采用一般的垦复施肥措施,对促进马尾松生长有显著效果,但施肥作用只能持续3年左右.而采用混交固氮树种杨梅、胡枝子的措施,随着固氮植物固氮能力及生物生长量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等得到不断改善,马尾松高生长量也在逐步上升,效果十分显著,且作用持久.

  • 标签: 水土流失 混交固氮植物 效果分析
  • 简介: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除草多种多样,但均以农业农作物生产为主,而针对林业森林苗圃所使用的除草较少,而且应用推广也比较少见。森林苗圃中针叶树育苗所需的苗木量大,因此育苗面积也大,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几个主要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柳杉各地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市场经济推动林业育苗工作向省工省成本方面发展。为了探索苗圃育苗工作中最困难、最花工的除草工作的解决途径,我们于2007年底开始对禾耐斯、果尔和烯草酮这三种化学除草进行大田育苗除草试验。通过3年试验对比,认为禾耐斯、果尔和烯草酮比较适应我区苗圃育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苗圃 除草 禾耐斯 果尔 烯草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