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体系,并服务于研究与生产,在论述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概念、分类现状基础上,依据措施实施的方式、作用和目标,并结合农艺环节,将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划分为以改变微地形为主的蓄水保墒技术、以提高土壤抗蚀力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以增加植物覆盖为主的栽培技术3大类,等高耕作、沟垄种植、坑田、半旱式耕作、深耕翻、保墒、覆盖、深松、少耕、培肥土壤、合理配置作物、播种保苗、栽培13个亚类和等高耕作等44个型,以供参考。

  • 标签: 农业技术措施 分类 水土保持
  • 简介: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水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湿地分类 湿地特征 扎龙湿地 水问题 湿地保护
  • 简介:为了探讨茅台水源功能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对茅台水源功能区马尾松林、柏木林和马尾松+柏木混交林3种针叶林土壤养分制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针叶林土壤平均养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柏木林〉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有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而全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柏木林〉马尾松林。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林和柏木林及马尾松+柏木混交林的有机质、碱解氮质量分数及pH值差异显著(P〈0.05),柏木林与马尾松+柏木混交林的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差异也显著(P〈0.05),而3种针叶林的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pH值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而速效钾质量分数则与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性相关。另外,参照土壤养分等级评价标准发现:3种针叶林的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均在丰富以上;速效钾质量分数则较低,均在中等以下;其他养分则在很丰富和缺乏之间。

  • 标签: 针叶林 土壤养分 等级评价 茅台水源功能区
  • 简介:为提高水土保持遥感调查分类精度,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软件平台,构建伊洛河流域的虚拟现实环境,以SPOT5卫星2.5m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为数据源,在卫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训练样地并定义分类模板。通过与传统二维环境下的分类模板定义技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分类模板定义褴体精度可以达到95.48%,而后者最高达88.19%;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强解译人员对遥感影像的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表明其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虚拟现实 遥感 水土保持 分类模板
  • 简介:以苏南丘陵区杉木、马尾松、栎林、毛竹等4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层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的蓄水能力、渗透性能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毛竹林地土壤蓄水能力最好,为2096t/hm^2,渗透性能也以毛竹林最好,为17.56mm/min;通过测定4种林地土壤的入渗速率与入渗过程,对其入渗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土壤渗透速率与渗透时间呈乘幂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93-0.97,说明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描述各林地的土壤入渗过程;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渗透性能的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土壤渗透性能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初渗、稳渗速率相关性最高,为首要影响因素;基于主成分分析,各样地土壤综合水文效应优劣依次为:毛竹〉栎树〉杉木〉马尾松。

  • 标签: 林分类型 土壤水文 土壤蓄水 土壤入渗
  • 简介:开挖面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对其进行分类,是构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和方法、指导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开挖面水土流失监督执法的基础.以我国东部水蚀区为背景,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土石山区及南方红壤区内多个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开挖面的实地调查,在总结分析水蚀区开挖面特征及水土流失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开挖面分类体系.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按照开挖面质地与物质组成,把开挖面分为均质面和非均质面;第2层次根据开挖面上方有无来水,把开挖面分为无汇水影响开挖面和有汇水影响开挖面;第3层次按照开挖面形成的时间,把开挖面分为非稳定面和稳定面.该分类体系,不仅打破了现行工程边坡分类中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界限,而且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测算模型和方法构建奠定了基础.最后,对分类体系在土壤流失测算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开挖面 分类体系 生产建设项目 水蚀区 土壤流失量测算
  • 简介:通过对红竹林、云南甜竹林、混交林和裸露地的定点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裸露地地表径流最大,土壤侵蚀模数达20094.572t/kim^2·a,为剧烈侵蚀,而其他3种林地土壤侵蚀量都在允许侵蚀范围内,不同林分类型具有“上拦下蓄,层层防护”的水土保持功能。在统计期内,不同林分类型增加涵养水源效益值为0.790—0.932万元/hm^2不等;红竹林、云南甜竹和混交林的保肥效益分别为1.470万元/hm^2、0.863万元/hm^2和1.725万元/hm^2;3种林分固持土壤的效益值为0.216万元/hm^2左右,其综合效益分别为2.477万元/hm^2、1.877万元/hm^2和2.874万元/hm^2.

  • 标签: 水土保持功能 效益评价 固土保肥 水源涵养
  • 简介:采用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
  • 简介:本文以2012年冬季福建省中部某个区域的资源三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经过地形辐射校正后利用NDVI来反演该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后与该区域外业验证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性较大,NDVI估算值相比外业验证值相对偏大,说明NDVI像元二分法反演低植被区植被覆盖度偏高。

  • 标签: 冬季 地形辐射校正 植被覆盖度 回归分析
  • 简介:采用LFA(LandscapeFunctionAnalysis)方法,通过调查7种地类35组样本,评价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对林地景观功能和土壤性能的影响,并验证LFA方法在黄土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能、养分循环性能的影响显著,其中,天然次生林改良土壤结构稳定性、渗透性和养分循环性能的作用最好,其次是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荒草坡最差;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LFA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植被类型对林地土壤性能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人工林地景观功能和林地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在黄土残塬沟壑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LFA方法 植被 景观评价 黄土区
  • 简介:根据水电工程建设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现块状、条状分散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如何进行水土流失监测.以永泰县大洋水电站水土流失监测为例,对水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的区域范围、内容和对象、监测方法、监测时段及应提交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水电工程 水土流失监测 内容 方法
  • 简介:土壤氮素是直接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部分,是生态系统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土壤氮素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动植物残体、生物固氮、降雨及施肥均对土壤氮素含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者采用了与其他学科结合、模型预测、~(15)N同位素示踪等一些先进方法对土壤氮素进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由于土壤氮素结构复杂,长期以来对土壤氮素的结构、反应及其转化仍未能完全认识清楚。

  • 标签: 土壤氮素 研究方法 综述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的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的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的设计是可行的。与以往的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地表微地形测量是地表粗糙度定量化的基础,对地表形态动态监测、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地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大类,前者包括测针法、链条法、差分GPS法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测距法、红外线传感器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激光测距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在全面回顾各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常用方法:统计方法指数、地统计学指数和分形及多重分形模型。认为:1)差分GPS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将在亚毫米一,厘米级地表微地形测量及地表粗糙度多尺度特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简单、方便的测针法可能在野外测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以地表微地形测量技术为基础,在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亟需形成一套完整的“测量一定量化一模型应用”范式,同时应加强对地表微地形空间异质性和各向异性的研究,发展新的统一的地表粗糙度定量化方法

  • 标签: 地表微地形 地表粗糙度 定量化 接触式 非接触式
  • 简介:淤地坝建设是治黄减沙的关键措施,为了加快淤地坝工程的修建,需要利用快速的筑坝技术,而快速筑坝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快速筑坝质量控制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快速建筑淤地坝工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淤地坝 快速建筑 质量控制 爆破 水力冲填
  • 简介: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系统功能。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包括提供农业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提供原材料和提供淡水资源;小流域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净化水源和洪水控制;小流域生态系统文化功能包括旅游价值、文化和科研价值;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包括土壤保持、营养物质循环和提供生物环境价值。该文系统阐述上述小流域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与价值的估算方法,对于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小流域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 简介:以沂蒙山区88个雨量站点1980—2010年日降水数据为基础,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和回归克里格法对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进行空间插值预测,分析评价不同空间插值方法预测结果的精度及差异性,掌握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种方法降雨侵蚀力插值结果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但回归克里格法对局部变异性描述更为精确;回归克里格法降雨侵蚀力预测值与实算值接近,降雨侵蚀力预测相对精度较普通克里格法提高53.64%。2)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最大值为5438.22MJ·mm/(hm^2·h·a),最小值3033.23MJ·mm/(hm^2·h·a),均值4133.92MJ·mm/(hm^2·h·a);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年均汛期降雨量和年均侵蚀性降雨量是影响降雨侵蚀力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3)沂蒙山区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上遵循从南向西北和东北2个方向逐渐递减的特征,降雨侵蚀力在沂蒙山区空间分布上属中等变异,但在县域尺度空间分布上呈弱变异(邹城除外)。

  • 标签: 降雨侵蚀力 普通克里格 回归克里格 空间变异 沂蒙山区
  • 简介:针对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项目具有系统多样性、措施多样化、区域差异性及时效性强等显著特点,从监测原则、监测程序、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站点布设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区 监测 方法 体系
  • 简介:本文对宽叶雀稗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的生长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方法、地表类型、坡向因素对宽叶雀稗叶长、叶宽、盖度和鲜草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1B2C2组合(即穴播、水平梯面、半阳坡)对宽叶雀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盖度为90.2%(比平均值58.1%多30.1个百分点)、鲜草重达8.61t/hm^2(比平均值5.22t/hm^2大64.9%)。宽叶雀稗不宜采用撒播草籽繁殖,其盖度和鲜草重均极低。

  • 标签: 宽叶雀稗 繁殖方法 地表类型 坡向 鲜草重
  • 简介:本文从城市建设项目区的特殊性、敏感性出发,以临时堆土区的水土保持防护作为切入点,通过探讨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范围项目临时堆土区在布局和防护措施上可采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方法,强调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初步总结出城市建设项目区在临时堆土防护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城市建设项目区 临时堆土 水土保持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