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牵住封禁"牛鼻子",以解决群众生活用能为重点,必须探索一条发展农户经济、自我解决燃料与奔小康之路;介绍了福建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的几种模式及其效益,建议长汀县结合区位特点,将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下大力抓好抓实.

  • 标签: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水土流失 长汀县 可持续发展模式 农业生态学 生态经济环境
  • 简介:日前获悉,我刊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研究员在南非召开的第十四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科学委员会(SC)会议上,当选为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任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这是自2010年IRDR成立以来,我国当选的唯一一位科学委员会委员。

  • 标签: 灾害风险 研究计划 国际科学理事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成都山地灾害 国际社会科学
  • 简介:深圳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裸露山体缺口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些裸露山体,需要通过一定的生态修复措施对其进行修复。本文以马峦山(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废弃石场为例,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的修复措施在治理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修复措施 治理设计
  • 简介:在水土保持设计工作实践并结合其他尾矿坝工程项目基础上介绍了如何应用不同类型的排渗措施,以降低坝体浸润线,加速尾矿排水固结,提高坝体稳定安全的设计等方面经验和体会。

  • 标签: 尾矿坝 排渗措施 应用
  • 简介:以北京市房山区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及设计标准,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特点,探讨了设计变更阶段项目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雨洪利用控制措施技术设计,阐述其雨洪利用措施效果。建议类似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变更时应注重结合建设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雨洪利用措施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措施,以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达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 标签: 水土保持 设计变更 雨水控制利用 设计要点
  • 简介: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是国家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支持工具。借鉴国外区域土壤侵蚀模型,以DEM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单元模型进行定量表达,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入渗,微地形填洼等,并利用GIS功能完成径流传递和汇集部分的计算,建立了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所建立模型在延河流域的试运算,结果接近现实,能反映土壤侵蚀时空分布趋势。模型的建立可为水土保持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 标签: 区域土壤侵蚀模型 算法设计 参数提取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航道等级需要提高。通过北江航道整治工程实例,介绍一些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航道整治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 简介:为解决现行水平截流沟设计方法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从理论分析入手,给出坡地水平截流沟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计算公式。用植被或树木的耗水量结合当地一定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作为主要因素确定水平沟的距离;用当地设计保证率下最大一次可能降雨量、最大降雨强度、土壤入渗速率等参数确定水平沟断面尺寸——当量宽度与深度。实际工程应用结果说明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和公式进行坡地水平截流沟的设计是可行的。与以往的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可应用于生产实践。

  • 标签: 坡地 水平截流沟 水平沟 水土保持工程 工程设计
  • 简介:西南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西南大学科技处,并取得了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研究所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

  • 标签: 水土保持规划 研究所 大学 西南 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
  • 简介:近些年,各地兴起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热潮,本文依据于大量的河道治理项目的主体设计资料,选取了其中“清远市阳山县连江综合整治工程”作为河道治理项目的实例案例,根据其工程总布置及施工组织设计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特点,浅谈并剖析其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期待为同类项目的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河道综合整治 水土保持
  • 简介:传统的防洪堤建设主要考虑堤防工程的稳定、过水断面、水流冲击力等防洪指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堤防工程也应考虑到水土保持及城市景观功能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地水利部门也多方尝试,开展生态景观型防洪堤建设。本文以柘荣城区防洪工程为例,阐述在城市堤防工程建设中融入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 标签: 防洪堤 生态 景观
  • 简介:针对黄土高原坡面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中存在验证不充分的问题,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理论与技术,设计黄土坡面水力侵蚀比尺模拟试验,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态条件下,满足几何、降雨强度、入渗、径流运动、输沙、床面变形等相似条件下所建造的坡面模型;在试验条件下,虽然与模型原型流型有所偏离,但降雨、径流流态、平均流速、阻力系数、汇流过程、产沙、输沙及床面变形是基本相似的。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坡面治理水土流失、优化治理方案,寻求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措施的工具。

  • 标签: 水力侵蚀 相似比尺 模拟试验 输沙率
  • 简介:大沙坝水库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镇9个村,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1011人,搬迁安置人口870人。农村移民安置是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工程特性和移民概况,结合水库淹没和建设征地影响分析结果,对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移民安装规划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既能满足移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又能创造宜居环境。

  • 标签: 大沙坝水库 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 规划设计
  • 简介:我国荒漠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植被类型 荒漠化防治 生态修复
  • 简介: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的技术体系框架。

  • 标签: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 简介:为研究石漠喀斯特皆伐迹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的量、变化规律和发生机理,在贵州省普定县设置喀斯特石漠皆伐样地,采用测钎法(均匀布点)径流场法2种方法,对该样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进行持续的监测,对比2种监测方法的结果及以确定其适用性。结果显示:在皆伐后的4年半恢复过程中,测钎法结果显示总体呈侵蚀趋势,累积侵蚀深度达1.46cm(折合侵蚀模数为2066.7t/(km2·a));自然恢复1年内土壤侵蚀量波动较大,在1年之后则波动减小(除2015年4月(约恢复3年)),3.5年后趋于稳定;径流场法得出的侵蚀模数为0.78t/(km2·a),与测钎法得出的土壤侵蚀结果相差巨大,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喀斯特特殊的地表岩土结构和2种监测方法具有不同的观测侧重点及性质共同造成的,2种方法观测结果不具有普遍的可比性(如喀斯特特殊地表、地下状况等不可比),测钎法由于能通过原位监测土壤蠕滑及地下漏失而更适用于该地区。此研究对喀斯特石漠皆伐迹地的土壤侵蚀量和变化规律有一些认识,但是对于其影响因素还只限于推测,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皆伐 土壤侵蚀 测钎法 径流场 贵州
  • 简介:云南省是全国石漠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石漠严重影响了云南省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后,云南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林业产权改革,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对云南省的石漠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云南省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云南省 石漠化 土地 治理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和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的长远性、战略性总体目标和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的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等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的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的降水资料,选择标准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和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和中涝。在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的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和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的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为定量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对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的作用,在侵蚀强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带选择典型冲沟,分别在沟岸地(邻近沟缘的沟间地部分)距冲沟沟缘20、100、200、300、400、500、600cm处布设中子管,研究沟岸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距沟缘500cm范围内随距离增加而增加,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作用的客观存在;对距沟缘不同距离0~3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降雨发生时,不同距离各点的储水增量并无显著差异,但距沟缘20cm处土壤水分损失最快,而500cm土壤水分损失最慢,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的客观事实。沟岸地土壤储水量与距沟缘距离幂函数关系的确定为定量化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程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环境旱化 沟壁 土壤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