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MxA蛋白与过敏性紫癜(HS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29例HSP患儿及14例正常儿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xA蛋白,ELISA法检测血清IFN-α及柯萨奇B组病毒(CBV)-IgM、EB病毒(EBV)-IgM、腺病毒(ADV)-IgM。结果①HSP组MxA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②HSP组IFN-α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③HsP组CBV-IgM、EBV—IgM、ADV—IgM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④HSP组MxA蛋白与IFN-α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毒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重要诱因:MxA蛋白可以作为检测病毒感染较理想的指标。
简介:目的:通过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表达的变化,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0、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活血化瘀中药对HSP患儿血IL-10、TNF-α有调节作用.②HSP患儿血IL-10、TNF-α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观察水蛭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口服氯雷他定片、钙剂、维生素C片、芦丁片;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水蛭粉口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对照组为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在皮肤、关节及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应用水蛭治疗后,患儿的尿ALB和NAG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水蛭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缩短病程、减轻并发症、防治肾脏损害,疗效满意。
简介:目的探索中药熏蒸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最佳熏蒸温度。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确诊为HSP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中药熏蒸治疗,3组患儿的熏蒸温度分别设定为39~40℃,41~42℃,43~44℃,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次,共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分别以过敏性紫癜疗效评价量表评定患儿疗效。结果A,B,C3组患儿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0.0%,95.0%,92.9%,B组患儿临床痊愈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临床痊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患儿中30%无法耐受高温。所有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时,41~42℃为最佳熏蒸温度。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Ⅱ_A对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作用,为干预肾损害的新靶点、新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9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_A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TF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TFPI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6月,对照组并发肾炎18例(40.0%),治疗组9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月,2组并发肾炎患儿血浆TFPI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丹参酮Ⅱ_A辅助治疗小儿HSP,可提高患儿血浆TFPI水平,干预肾损害。
简介: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及用药安全性。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月12月在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期间随机选择使用高危药品治疗患者50例,分析总结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状况、患者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120次检查中发现药品摆放零乱不集中1例(2%),标识不清1例(2%),未出现存储不当、药品近效期状况。患者用药中未出现用药错误、用药不合理状况,出现用药不良反应2例(4%)。结论:西药房高危药品实施安全管理干预效果良好,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低,可提升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