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胆囊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包括:侵袭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及周围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促进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p16基因通过突变和甲基化,可能使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增加,与肿瘤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HIF-1a)可能通过诱导VEGF—C/-D的表达而调节肿瘤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细胞外基质(extracel-1ular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的必要条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s)家族中MMP-2与MMP-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提供必要条件,可能与胆囊癌淋巴转移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病人在医治期间使用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医治。常规组病人则是在此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医治,然后针对两种病人的各项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医治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90.00%,常规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70.00%,从各项疼痛评分以及医治前后的评分进行分析,也可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为骨转移癌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临床医治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硫酸吗啡缓释片医治的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医治,可以很好的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也可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起到改善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IB1-II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不同模式下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结果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5年OS分别为92%、83%、和75%。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4.3%。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OS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对患者的OS造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后25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9.2月,放疗后21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3月。食管癌术后的病例先采用常规放疗,DT:40~44Gy/20~22次,然后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达60~69Gy。放疗后的病例均采用适形放疗,CTV为2~2.5Gy/次,5次/周,每次4~6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60~68Gy。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术后病灶的有效率为88.0%,放疗后的有效率为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1~2级28.3%(13/46),3~4级19.6%(9/4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2级34.8%(16/46),3~4级10.9%(5/46)。结论食管癌治疗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且副作用小,患者均能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