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氧气和吸氧装置的调查,了解氧气和吸氧装置污染情况,为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湿化瓶内的液体56份、对氧气筒阀门未充气、充气和消毒后取氧气各2秒钟共90份进行培养。结果在56份氧气管道和湿化瓶及液体内革兰氏阴性菌27份,生长率为48.21%,其中绿脓杆占12份。调查氧气阀门污染严重,细菌含量较高。结论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呈上升趋势,是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危重病人和抵抗力低的宿主。提示我们对吸氧装置应严格进行消毒,给氧过程认真按规程和无菌操作技术。此外,在氧气选择上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选用医疗用氧气。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在肢体小切口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抽选60例需行手及腕部小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原则分为橡皮片引流组(术后橡皮片引流)、自制引流组(术后自制微型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各30例,比较两种引流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自制引流组临床疗效评分(8.72±2.08)分,伤口愈合时间(7.12±0.32)d,与橡皮片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引流组并发症率为3.3%(1/30),橡皮片引流组并发症率为16.67%(5/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二次手术清创情况。结论在肢体小切口,尤其是手掌、腕部及指部术后采用自制微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护理,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引流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简介:Chandrasekran-Paul(1982)对药物由骨架系统中的释放,提出下列表达式Mt=Cs√D/K[(Kt+1/2)erf√Kt+√Kt/πe^kt]本文在常见的实验时间及适当的K值范围内对上式作了简化,药物释放的累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直接成比例,但方程中带有一截距项,即,Mt=B"√t-A"硝苯地平贴剂及普萘洛尔贴剂二者的释放行为都符合上述方程,其相关系数良好,氢化可的松乳膏的释放数据(据Shah,1989),也可用相同的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与Higuchi方程相比较,多出一个截距项,这可能与药物溶出特性有关。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100例哮喘和慢性阻基}生肺病(COPD)患者吸入给药装置的用药情况,为合理正确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呼吸科就诊并使用吸入给药装置的哮喘和COPD患者100例,从吸入给药装置的7个操作步骤(装药、呼气、咬紧、吸气、屏气、重复和漱口等),分析其用药情况。结果:给药中,漱口、呼气、吸气与屏气的用药的操作错误率较高,分别为43.00%、42.00%、34.00%和25.00%;单药用药错误发生率为噻托溴铵95.74%、沙美特罗一替卡松273.33%和布地奈德一福莫特罗260.87%。结论:哮喘和COPD患者在使用压力定量吸入给药装置时,操作步骤多而复杂,患者不易掌握其用药技巧,药师需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吸入给药装置用药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