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例1为2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和普通肝素10000U静脉推注,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28.0×10^9/L,术后1h降至36.2×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遂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2μg·kg-1·min-1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血小板升至101×10^9/L,第4天恢复正常。例2为69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3000U。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连续7d给予低分子肝素(1mg·k-1·12h-1)皮下注射,术中给予普通肝素7000U静脉滴注。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197.0×10^9/L,术后降至19.2×10^9/L。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1.5μg·kg-1·min-1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升至146.0×10^9/L。

  • 标签: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肺栓塞
  • 简介:血小板减少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并不罕见。如血小板极度减少可以引起严重的出血危及母婴生命,本病一经诊断需严密监护治疗。近年来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严重出血及婴儿死亡明显地减少。现将我院1994年至2003年收治的20例患者临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PAT)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7例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孕妇(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5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剖宫产率:56.1%vs40.0%;早产率:10.5%vs8.0%;产后出血率:7.0%vs4.0%;新生儿窒息率1.8%V82.0%,均P〉0.05)。结论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多数预后良好,不需特殊处理,但要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对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或输血小板制剂等治疗,从而降低母婴并发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 简介:建立一支志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队伍,除了加大无偿捐献机采宣传和招募力度外,捐献者在初次捐献血小板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无偿捐献机采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445名无偿捐献机采者进行随机调查,并追踪再次捐献血小板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无偿捐献 初次 机采献血者 随机调查 捐献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胆固醇血血小板活化指标FIB—R、CD62P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FIB—R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高胆固醇血组FIB—R、CD62P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正常老年对照组FIB—R、CD62P表达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参考值。结论老年人高胆固醇血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强,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

  • 标签: 老年人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HC 血脂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 标签: 血液病 反复输血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主因进食哽噎伴返酸、剑突下烧灼感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钡餐示:食管下段一长约5cm的狭窄,上段食管扩张.胃镜示:食管下段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中度非典型增生.半年来在消化内科治疗,先后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食管球囊扩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决定手术切除狭窄段食管.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机采血小板 无效 食管下段 非典型增生 食管扩张
  • 简介:目的分析血小板监测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调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对血小板功能进行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调整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随访3个月后显示观察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的手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d入院,诊断为脑梗死。因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暂予降血压、改善循环治疗。患者所用药物中,马来酸桂哌齐特及酒石酸美托洛尔说明书中标注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建议更换同类药物,避免加重血小板减少症状、增加出血风险。患者所用静脉液体中,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及前列地尔注射液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药师每日询问患者输液时及输液后有无血管输注部位肿胀、疼痛等反应,及时发现了患者静脉炎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停药处理。经过治疗,患者肢体麻木、无力情况改善,好转出院。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活动性出血,血常规检查与既往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

  • 标签: 脑梗死 血小板减少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0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0例,使用糖皮素激素进行治疗)和观察组(60例,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效果优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妊娠期及围产期的治疗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评估2例妊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分别给予个体化治疗。结果1例高危患者妊娠期全程给予低分子肝素及干扰素α-2b治疗,另1例低危患者妊娠期全程给予阿司匹林及干扰素α-2b治疗;2例患者均安全娩出胎儿,产后12小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至围产期结束。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患者妊娠期及围产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需在血液科和产科医生的合作下,根据患者危险度分层给予全程个体化治疗、合理用药。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妊娠期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围生期处理
  • 简介:1例85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口服埃克替尼125mg、3次/d,用药前PLT为216×109/L。用药第7天PLT为107×10^9/L,第11天为81×10^9/L,第15天为73×10^9/L。考虑为埃克替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g、2次/d,同时密切监测PLT。停药后24d,PLT为40×10^9/L;停药后42d,PLT恢复至153×10^9/L。次日恢复口服原剂量埃克替尼,升血小板胶囊剂量增至1.8g、3次/d。再次用药第3天PLT为132×10^9/L。此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

  • 标签: 埃克替尼 血小板减少
  • 简介:血小板聚集药又称血小板功能抑制剂,60年代已在临床应用,当时将该类药归属于抗凝疗法范畴。随着对血栓性疾病发生机理的认识,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新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不断涌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成为单独的一类药物,在血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目前所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安全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 用药安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是神经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导致药物抵抗的风险基因和位点。方法:以神经介入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研究对象,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结果与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公认的基因位点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CYP2C19弱代谢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CYP2C19仅能解释约12%的药物抵抗,因此临床并不推荐常规进行该基因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因素仍在研究当中。此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病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药物抵抗的研究有待加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抵抗 基因变异 CYP2C19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5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1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2例,肝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病毒感染3例,剖宫产93例,占59.2%,阴道分娩64例,占(40.8)%,PAT和PIH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1例血小板为96×109/L,2例出现头皮血肿,其余血小板均正常.产后42d共有136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8例ITP、1例SLE、1例肝病患者3个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孕期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 简介:1例78岁男性患者,6个月前诊断为肝硬化性黄疸,近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第3天和第6天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较入院时进行性加重,并伴有鼻出血表现,临床药师从患者身体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考虑因注射用呋塞米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建议医生停用注射用呋塞米,2d后复查提示血小板计数上升,之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出院。

  • 标签: 注射用呋塞米 血小板减少 临床药师 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