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一支志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队伍,除了加大无偿捐献机采宣传和招募力度外,捐献者在初次捐献血小板时的经历和感受对他们以后是否能够成为固定无偿捐献机采献血者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445名无偿捐献机采者进行随机调查,并追踪再次捐献血小板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无偿捐献 初次 机采献血者 随机调查 捐献者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 标签: 血液病 反复输血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主因进食哽噎伴返酸、剑突下烧灼感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钡餐示:食管下段一长约5cm的狭窄,上段食管扩张.胃镜示:食管下段狭窄,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中度非典型增生.半年来在消化内科治疗,先后用雷尼替丁、奥美拉唑、食管球囊扩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决定手术切除狭窄段食管.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机采血小板 无效 食管下段 非典型增生 食管扩张
  • 简介:目的分析血小板监测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调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对血小板功能进行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调整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随访3个月后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的手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围生期处理
  • 简介:例1为2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和普通肝素10000U静脉推注,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28.0×10^9/L,术后1h降至36.2×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遂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2μg·kg-1·min-1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血小板升至101×10^9/L,第4天恢复正常。例2为69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3000U。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连续7d给予低分子肝素(1mg·k-1·12h-1)皮下注射,术中给予普通肝素7000U静脉滴注。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197.0×10^9/L,术后降至19.2×10^9/L。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1.5μg·kg-1·min-1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升至146.0×10^9/L。

  • 标签: 肝素 血小板减少症 肺栓塞
  • 简介:1例85岁女性患者因肺癌口服埃克替尼125mg、3次/d,用药前PLT为216×109/L。用药第7天PLT为107×10^9/L,第11天为81×10^9/L,第15天为73×10^9/L。考虑为埃克替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该药,口服升血小板胶囊1.8g、2次/d,同时密切监测PLT。停药后24d,PLT为40×10^9/L;停药后42d,PLT恢复至153×10^9/L。次日恢复口服原剂量埃克替尼,升血小板胶囊剂量增至1.8g、3次/d。再次用药第3天PLT为132×10^9/L。此后多次复查,PLT均正常。

  • 标签: 埃克替尼 血小板减少
  • 简介:血小板聚集药又称血小板功能抑制剂,60年代已在临床应用,当时将该类药归属于抗凝疗法范畴。随着对血栓性疾病发生机理的认识,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新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剂不断涌现,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成为单独的一类药物,在血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我院目前所使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的安全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抗血小板聚集药 用药安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是神经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导致药物抵抗的风险基因和位点。方法:以神经介入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研究对象,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结果与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公认的基因位点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CYP2C19弱代谢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CYP2C19仅能解释约12%的药物抵抗,因此临床并不推荐常规进行该基因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因素仍在研究当中。此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病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药物抵抗的研究有待加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抵抗 基因变异 CYP2C19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对15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12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PIH)12例,肝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病毒感染3例,剖宫产93例,占59.2%,阴道分娩64例,占(40.8)%,PAT和PIH患者产后42d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1例血小板为96×109/L,2例出现头皮血肿,其余血小板均正常.产后42d共有136例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8例ITP、1例SLE、1例肝病患者3个月后血小板仍未恢复正常.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一般发生在妊娠晚期,以PAT最常见,孕期注意观察及给予相应治疗,产前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 简介:1例78岁男性患者,6个月前诊断为肝硬化性黄疸,近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胸闷、气短、食欲不振、双下肢水肿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第3天和第6天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较入院时进行性加重,并伴有鼻出血表现,临床药师从患者身体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原因,考虑因注射用呋塞米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大,建议医生停用注射用呋塞米,2d后复查提示血小板计数上升,之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出院。

  • 标签: 注射用呋塞米 血小板减少 临床药师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在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而导致出血症状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血小板输注是目前临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在临床血液病、肿瘤和外科手术等方面,也是当今所采取的重要支持疗法[1]。为了帮助临床医师科学地选择并开展血小板输注,减少血小板的不合理使用,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血小板输注指南。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血小板输注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工作中血小板的输注提供推荐意见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国内外 指南 血小板功能缺陷 临床血液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1例42岁男性患者,因脓疱型银屑病服用阿维A胶囊30mg/d治疗。治疗前血常规基本正常:RBC3.65×10^12/L,WBC9.5×10^9/L.PLT246×10^9/L。治疗1周后,RBC3.67×10^12/L,WBC16.5×10^9/L,PLT412×10^9/L。病理学检查示: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B超示脾肿大。将阿维A减量至15mg/d。3周后复查血象:RBC3.72×10^12/L,WBC14.3×10^9/L,PLT446×10^9/L。阿维A继续减量至10mg/d,2周后复查血象RBC3.48×10^12/L,WBC10.3×10^9/L,PLT385×10^9/L;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 标签: 阿维A 白细胞增多 血小板增多 不良反应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重点介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5类抗血小板药物中的4个代表性药物,包括其适应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联合用药等。

  • 标签: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那格雷 噻氯匹定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伴随抗血小板药应用日趋广泛,由此出现的"抵抗"现象非常突出,本文剖析其机制和应对措施。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价氯吡格雷药物抵抗和相互作用。结果与结论:国家基本药物中抗血小板药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动脉介入的基本药物之一。多因素所致的抵抗中,基因多态性为首要原因。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氯吡格雷抵抗及抗血小板药与质子泵抑制剂(PPI)合用引起的不良相互作用。

  • 标签: 抗血小板药抵抗 氯吡格雷 质子泵抑制剂 相互作用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2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移植后7天起应用rhTPO15000U/天,对照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13.8天,对照组为19天,较治疗组延长5.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由最低值恢复至〉50×10^9/L的时间平均为19.7天,对照组为26.3天,较治疗组延长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治疗组平均输注单采血小板2次,对照组输注4.8次,较治疗组增加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时对照组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的数量平均为4.8个,治疗组为12.2个,较对照组增加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以乏力、头晕、头痛、注射部位疼痛为主,严重程度均为Ⅰ-Ⅱ度。结论rhTPO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核细胞系造血及血小板的恢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