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选择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早期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纳入因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而就诊于我科室的130例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纳入65例病人,将两组分别命名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A组所选用的治疗手段为传统常规治疗,治疗B组所选用的治疗手段为早期内镜下奥狄括约肌切开术。总结与探究两种治疗方案与实施效果。结果 治疗A组与治疗B组相比,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较长、腹痛缓解时间较长,组间对照差异明显(P值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胰腺炎(CP)的胰腺癌(PC)患者采用MRI方式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鉴别手段。方法:选择某院近年收治确诊为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18例,并选本院同期收治单纯胰腺癌、单纯慢性胰腺炎患者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MRI影像特征。结果: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以下典型MRI影像特征:胰腺局部位置明显变形,伴随有肿块、远端胰腺萎缩,另在胰腺实质中T1W1信号呈现明显减弱,胰腺实质增强高峰后延,相对于单纯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更为明显(P〈0.05);在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主胰管串珠型扩张、平滑扩张以及不规则扩张等例数与单纯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用MRI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存在典型特征,有助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且对鉴别单纯胰腺癌和单纯慢性胰腺炎具有突出价值。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年龄41-75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直径0.5-4cm,平均1.8cm,5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灰白色结节状、界清、质中略软,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异型性较轻,部分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乳头结构不明显,实性增生的细胞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其中4例体检发现,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5例巢内肿瘤细胞P63和SMMHC均阴性,2例巢周肌上皮部分阳性,3例外周肌上皮阴性。5例患者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类好发于老年人的特殊组织学亚型乳腺癌,免疫组化通常表达雌孕激素受体,部分病例可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组织学分级常为I-II级,分子分型通常为Luminal A型,生物学行为大多数为低度恶性,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或普通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依据巢团外周有无肌上皮,分为原位型及浸润型,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必须诊断明确。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治愈的296例ABP患者分为EST治疗组(n=119)和非EST对照组(n=177)。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随访所有ABP患者,比较二组复发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组ABP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2±14月;15例失访,随访率94.9%。EST治疗组(11/113)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EST治疗组(75/168),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胆囊切除虽然能降低ABP的复发率,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EST技术治疗ABP,可预防ABP的再次发作。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80例的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80例中,有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00%。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病死率2.63%。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碘125 粒子(125I)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125I 植入治疗的7例胰腺癌患者总结,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54~80 岁,平均年龄为65.57岁。Ⅳ期患者6例,Ⅲ患者1例,均行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胰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近期有效率为42.86%;治疗前重度疼痛5例(占71.4),轻中度疼痛2例(占28.6%)。治疗后,患者重度疼痛2例(占28.6%),轻中度疼痛7例(占71.4),所有患者疼痛均有好转。7例患者OS为3个月~9个月,中位OS为5个月。结论 125I 植入治疗胰腺癌有一定疗效,尤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简介: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开术(EST)及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B超或CT提示均有胆总管高压或胆总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2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并胆囊结石6例,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18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2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单纯胆囊结石8例,单纯胆总管扩张2例。所有患者于入院24h内均行EST,EPBD或行胆总管网篮取石术。术后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血常规及体温变化等生化指标。结果:28例于术后第3天腹痛消失,血淀粉酶于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正常。28例达到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并发切口处出血。治愈率高达93.3%,并发症出现率为6.7%。结论:EST及EPBD或网篮取石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高,简单安全,胆总管小结石(直径小于1.0cm)性胰腺炎患者免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性,缩短住院时间:对部分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囊结石性胰腺炎患者,可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在我院收治的45例胰腺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胰腺炎与胰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价值。结果:45例患者中,胰腺炎患者29例,胰腺肿瘤患者16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胰腺边界、内部回声、形态、血流信号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块内回声、后方回声、内胰管结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超声静脉相增强扫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在胰腺炎与胰腺肿瘤中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能够结合不同的超声特点进行有效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采纳。
简介: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突变与急性胰腺炎(AP)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在AP和健康志愿者人群中检测TLR4(896A〉G)的突变频率。结果①所有TLR4的突变均为杂合子;②AP组TLR4(-/+)基因型频率在轻症AP组和重症AP中呈轻度升高,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③在AP组中,11LR4(-/+)基因型频率呈波浪形升高趋势,并在胰腺组织坏死合并感染组达到峰值;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胰腺组织坏死合并感染组TLR4(-/+)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④与无胰腺组织坏死组相比,胰腺组织坏死组,TLR4(-/+)基因型频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O.05)。结论TLR4错义突变(TLR4896A〉G)在AP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LR4的基因突变可以损害机体的防御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