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院对甲状腺良性的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通常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本院选取了60例患有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并且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观察组有30例患者,患者在通过手术后的医护人员通常要给予特殊的护理方法,例如:对患者的心理、体位以及在术后引流等方面,都将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30例患者为对照组,医护人员要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即本院通过对两组患者痊愈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比较,从而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得到显著的疗效,对此要对甲状腺良性肿瘤进行切除手术后,在护理要点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仔细的分析。结果本院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进行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5d,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对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在术后会给予特殊的护理,如加强对患者心理、引流、呕吐等方面的护理,使患者在痊愈的时间上,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降低也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所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是患者的切身感受,最为患者本人所重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BPH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手段。下尿路症状及其所致生活质量的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临床医生在制定BPH药物治疗方案时也应进一步考虑到BPH临床进展(如急性尿潴留、BPH相关手术等)的预防。因此.制定BPH治疗目标应同时兼顾:缩小前列腺体积,防止远期并发症和缓解LUTS症状.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简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建议其定义应包括:存在良性前列腺长大或前列腺移行区长大的客观证据:有下尿路症状(LUTS)或下尿路症状加重以及上尿路受损: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男性自3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到50岁以后任何男性都会出现良性前列腺增生.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当增生的前列腺向尿道内突出,后尿道延长、弯曲、变窄时,可使排尿阻力增加,出现排尿困难。一般50岁以后会出现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据国外统计.50岁以上发病率约50%.80岁以上人群中80%~100%前列腺增大。良性前列腺增生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许多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多肽生长因子和雄激素异常表达与其发病有关。作者等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检测了前列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组织构成的百分比,探讨前列腺组织中细胞增殖状态与发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组织标本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均来自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的患者,年龄51~80岁(51~60岁16例,61~70岁32例,71~80岁14例);1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其中12例来源于意外死亡者及时获得的标本,6例来源于全膀胱切除时获得的标本。标本经10%甲醛或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4μm,所有标本均经常规HE染色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简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又称耳石症,发病率为每年107/10万,占所有眩晕的20%,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眩晕,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管石复位),我科自2004年8月引进此项技术后,到目前已筛选并治疗此类患者48例,均取得痊愈,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