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方法: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取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以及药物副作用的监测与评估。结果: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所提升。在100例患者中,85%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药物使用过程中也观察到一些副作用,其中2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10%的患者报告有肌肉疼痛或无力感;5%的患者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然而,该类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反应、肌肉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等方面。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谨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并密切监测副作用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后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与心电图表现。方法以55例2015.1.1.~2016.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乳腺癌、子宫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且发生了心脏毒副作用,另外以20例采用内分泌疗法的妇科肿瘤患者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了解化疗药物导致心脏毒副作用产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5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心脏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心电图表现为偶有束支传导阻滞、非特异性ST-T改变、QT间期延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QRS低电压,并且早期多为一过性;心脏毒副作用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氧自由基及其累积的用药剂量有关。结论由于早期心电图监测具有一过性,因此对于慢性心脏损伤患者来说并不能实现有效监测和预防,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手段。同时为了避免和减少化疗药物导致心脏毒副作用的产生,必须合理的把握用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