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简介:目的分析血小板监测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调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1年内收治的需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单纯抗血小板治疗)和观察组(对血小板功能进行监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调整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随访3个月后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调整的手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方法:选择本中心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发生的103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精神紧张、环境因素、、空腹、晕血、疲劳、穿刺不顺、睡眠不足、采血时间长、饱腹、群体效应、长时间未补充水分有关,其中最主要因素为紧张和环境因素。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知识普及,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心理,献血场所布置应温馨舒适,减少与医院等医疗场所相似度,减轻献血者心理压力,征询时加强对饮食休息等情况的问询并及时干预,从而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10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结果106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0例(37.74%),子痫前期25例(23.5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12.26%).血小板减少出现最早孕周为20+3周,<28周出现25例(23.58%),>28周出现81例(76.42%).阴道分娩25例,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3例(12.26%).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多种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PA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简介:例1为2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口服和普通肝素10000U静脉推注,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为228.0×10^9/L,术后1h降至36.2×10^9/L。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遂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2μg·kg-1·min-1静脉滴注。第3天患者血小板升至101×10^9/L,第4天恢复正常。例2为69岁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静脉推注普通肝素3000U。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连续7d给予低分子肝素(1mg·k-1·12h-1)皮下注射,术中给予普通肝素7000U静脉滴注。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197.0×10^9/L,术后降至19.2×10^9/L。停用肝素,给予阿加曲班0.5~1.5μg·kg-1·min-1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升至146.0×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