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的两种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为评价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方法:2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假手术组(n=10),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前、缺血即刻、缺血2h、再灌注即刻、再灌注24h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各组小鼠脑血流量变化,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行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关分析判断脑血流量变化与梗死体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显示出明显的脑梗死,梗死侧脑血流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即刻、缺血2h小鼠脑血流量变化与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为0.55、0.28(P〈0.05)。结论:缺血即刻的皮层血流变化与梗死体积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小鼠脑血流量变化是除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以外另一种可判断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抗衰老中药方剂补肾填精方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脑细胞周期相关p53、p21和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法诱导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保宁组、补肾填精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细胞周期相关p53、p21和p16蛋白表达。结果补肾填精方能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周期相关p53、p21和p16阳性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补肾填精方可降低衰老大鼠海马CA1区p53、p21和p16蛋白表达,提示补肾填精方延缓脑细胞衰老可能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上选用他莫昔芬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度少、弱精症男性患者的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2年4月-2023年12月收治的重度少、弱精症男性患者56例,通过双色球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为患者提供枸橼酸他莫昔芬,观察组则提供枸橼酸他莫昔芬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的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百分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百分率等指标经分析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实施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男性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百分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度少、弱精症男性患者期间合理提供他莫昔芬联合左卡尼汀其效果颇佳,可使得男性患者的精子质量显著提升,建议参照。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卡介苗素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无、弱应答婴儿血清IL-12和IL-10表达的作用。方法:放免法定量检测按0、1、6方案(每次10腭)标准全程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婴儿表面抗体(Anti.HBs)的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meantiter,GMT),筛选无或弱应答者(GMT〈100UL)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疫苗复种,其中一组同时肌内注射卡介苗素。用ELISA法检测复种前后血清中IL-12、IL-10的浓度。结果:注射卡介苗素能诱导无、弱应答婴儿产生较高水平的IL-12、IL-10,并呈疗程依赖性,卡介苗注射组的抗体应答水平较对照组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苗素能有效诱导无、弱应答婴儿机体产生细胞因子IL-12、IL-10,为卡介苗素有望作为一种较好的乙肝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麒麟丸及维生素 E对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改善和助孕疗效。方法 选择 2015年 9月至 2017年 8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 2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生素 E组和中药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安慰剂, VE组服用维生素 E胶丸,中药组服用麒麟丸, 1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常规指标(精子密度、活力、形态正常率)和精液中活性氧( ROS)水平,受精后胚胎的发育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力、精子形态正常率较对照组均提高, ROS水平明显下降,麒麟丸组疗效更明显;在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的比较上,中药麒麟丸组显著高于维生素 E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麒麟丸和维生素 E均能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质量,能够降低精液中 ROS水平,增加形态正常精子的百分率及受精能力,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的发育潜能,麒麟丸疗效更加明显,且该药安全有效,无副作用,为治疗少弱精患者、提高其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成功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简介: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呼吸机〉48h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选择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58.9%(53/90),病死率为26.4%(14/53)。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营养状况、带机体位、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带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经鼻胃管、胸背部物理治疗和误吸等与VAP的发生相关,与性别及口腔护理有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改善患者营养,患者尽量采用半卧位,正确的翻身拍背,缩短带机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人和误吸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