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药安全是关乎人类健康和民生的重要问题。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管理是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医疗失误中用药错误所占的比率在美国为24.7%,英国为22.2%,荷兰为21.4%,澳大利亚为19.7%,加拿大为17.3%,新西兰为9.1%[1]。美国医疗机构每年因用药错误死亡的患者达数千例,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每年增加医疗机构成本费用达几十亿美元[2]。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ternationalNetworkfortheRationalUseofDrugs,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成立2年来共收到来自全国的5000余例用药错误报告,绝大部分错误属于B级及以下(用药错误分级见1.3)。这些数据显示,在我国医疗机构内,用药错误可发生于处方、调剂、使用等多个环节,音似形似药品是引发用药错误的首要因素,占所有用药错误的21%。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探讨ME的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参与北京市卫生局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的医院,自2011年8月上报ME报告,并在医院内按月进行ME报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收集门诊药房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上报北京市卫生局的ME报告,进行ME分级(按美国国家用药错误报告及预防协调委员会标准)和发生环节分析,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阶段)和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运行阶段)2个时段进行ME发生情况比较,评价医院所制定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506例,占同期门诊处方例数的0.031%(506/1636429)。A级错误(错误隐患)2例,B级错误(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462例,C级错误(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42例,无D~I级错误。ME发生在医师处方环节者459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75.16%,345/459)、给药途径不当(12.64%,58/459)、选药不当(5.88%,27/459)、有禁忌证用药(3.05%,14/459)、配伍不当(2.61%,12/459)及溶媒不适宜(0.65%,3/459);发生在药师调配环节者47例,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名称相似、包装相似及位置相邻等。针对医师处方环节,医院自2012年10月启动“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医师处方环节的ME例数占同期处方例数的比例由试运行阶段的0.035%(398/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12%(61/496816)。针对药师调配环节,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药师调配环节的ME发生率由试运行阶段的0.004%(40/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01%(7/496816)。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报的242例老年患者用药错误报告,探讨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错误的对策。方法: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安全用药监测网上报老年患者(≥65岁)用药错误报告,对错误发生场所、错误因素、差错内容、患者原患疾病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用药错误内容主要以用量(18.22%)、适应证(13.77%)、禁忌证(11.34%)为主;导致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ME)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知识欠缺(18.72%)、疲劳(18.58%)及培训不足(14.86%);涉及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及心血管系统用药为多,按剂型大多为片剂及注射液。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老年用药相关知识的学习,药师应着重审核老年患者用药中的用量、适应证及禁忌证,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慢病管理制度。
简介:目的了解红河州近几年来外采血型错误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减少错型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本站献血者117081人次,初筛错型数182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型标签分配错误14例;抗原漏检82例;抗原误检59例;抗原颠倒8例;弱AX、弱BX抗原存在6例;冷凝集抗体存在13例,错误率0.16%。人为可控因素所致错型数占错型数中的96%,真正疑难血型外采正定型无法准确鉴定的仅占错型数的4%。结论通过专业培训强化责任质量意识,加强核对和考核制度及合理安排工作来降低人为差错,提高初筛血型正确率,本站经过综合整改措施来降低外采错型率,现已把外采错型率控制在1‰以内。
简介:一段时间内,我国一些地区连续集中报道了某企业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事件(AEFI),这对我国个别地区的乙型肝炎疫苗计划免疫接种工作造成了影响,也体现出疫苗的安全接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历史上传染病疫苗研发和使用中,疫苗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影响,以及对其进行科学应对和解决的方法及结果,并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角度,分析了目前AEFI产生的必然性和客观存在性,提出采取必要的免疫学措施,不断提升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AEFI的发生,是在技术层面上保障我国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简介:【摘要】目的:就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及其应对策略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我院病案室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此时间段出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共3217份,对选取病案资料中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主要选择与判断进行依次分析,基于ICD-10编码规则展开疾病诊断编码问题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所选病案资料中有326份资料未基于编码规则实施疾病主要诊断,占比10.13%。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原因主要包括医师填写、病案编码摘录,分别占比分别占比总数6.19%(199/3217)、3.2%(103/3217);主要诊断编码错误类型包括主次诊断顺序混乱、合并编码原则重要性意识薄弱、主要疾病诊断选择错误等。结论:做好病案编码管理人员、临床医生等相关人员对国际疾病分类、正确填写主要诊断与疾病编码等知识的培训工作,督促其严格遵循ICD-10编码规则,以提升病案资料的正确性与权威性,便于医疗、教学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