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ICU镇静镇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三天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标准化护理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三天内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镇静镇痛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减少谵妄和意外拔管,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为探究组与对比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镇痛与护理,对探究组患者则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护理3d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8±0.6)分、Ramsay镇静评分为(3.6±1.5)分、颅内压(ICP)水平为(12.8±1.7)mmHg,均显著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程序化镇静镇痛处理措施,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使其保持镇静,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标准化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探讨其对患者康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于2022年3月-202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危重症镇静镇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总结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以及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各项MMS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时间的CPOT评分比较中,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镇静镇痛患者临床干预中,通过落实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镇静和镇痛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一部分,运用得当,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目的、方式的选择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镇静镇痛药物。比较两组镇静、镇痛效果,麻醉剂量以及各项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BPS评分、R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运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确定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间,我院治疗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并分为观察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对照组病人给予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RASS指标和CPOT指标干预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和ICU护理周期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化护理方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机械通周期,增强了镇静镇痛作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中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结果: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Ramsay、CPOT、N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实施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能够从患者身体疼痛感以及不适感降低中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