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1分错患者亲代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1分错患者亲代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错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1分错有较大遗传作用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syndrome,BMS)患者静态唾液流速及泪液分泌量与其口干症状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57例BMS患者和47例正常对照组静态唾液流速和泪液分泌量。结果BMS组平均静态唾液流速和泪液流量与对照组相比,具口干症状BMS患者静态唾液流速和泪液流量不具口干症状BMS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患者口干症状与外分泌腺分泌障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灼口综合征 静态唾液流量 泪液流量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1分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1分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树脂根管封闭剂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方法:按照系统评价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查找研究树脂根管封闭剂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资料,Cochrane系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622例),分析结果显示:树脂根管封闭剂染料渗入长度小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WMD=-0.38,95%CI(-0.41,-0.35),P〈0.00001]。结论:树脂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

  • 标签: 树脂类根管封闭剂 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三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型Ⅰ和Ⅱ正畸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差异.方法根据研究对象骨面型分为骨型Ⅰ组和骨型Ⅱ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摄全头颅CBCT影像导入DolphinImaging3D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口咽气道、腭咽气道、舌咽气道气道容积、气道长度、最小横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矢状径、横径及其比例关系,对两组间气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骨型Ⅱ患者舌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144.27±68.30)mm^2]及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矢状径[(8.28±2.58)mm]较骨型Ⅰ患者[(193.93±71.54)mm^2,(9.76±2.22)mm]小(P≤0.05).结论骨型Ⅰ和Ⅱ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矢状骨型对口咽气道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口咽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骨型分类
  • 简介:安氏Ⅱ1分错【牙合】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颌骨间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患者陈某某,女,10岁11个月,因"牙不齐,牙齿‘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前牙反(牙合),多颗牙龋坏,但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表现.侧貌凹面型,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差,26、36、46残冠.左侧磨牙咬合关系完全近中,右侧磨牙咬合关系中性.上牙弓相对下牙弓狭窄,除16,46和唇向错位13,23外均为反(牙合).前牙反覆盖1mm,反覆(牙合)0.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上牙弓拥挤7mm,中线右偏1.5mm,下牙弓拥挤2.5mm.患者治疗前面(牙合)像和模型见图1~13.

  • 标签: 牙矫治 骨性Ⅲ类 前牙反(牙合) 病例 拔除 咬合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1分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安氏Ⅱ1分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错(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mm与(0.69±4.02)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分错(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1分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牙槽骨状况有准确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 简介:口颌系统在言语功能中尤其在语音产生过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地位,口颌系统形态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语音功能异常。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骨性AngleⅢ错患者术前语音功能分析,来研究哪些结构畸形对语音功能有影响。研究中以20名成人骨性AngleⅢ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矫治前语音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牙颌面软硬组织结构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将各测量值与患者语音状况做相关分析。研究表明患者语音功能好坏与舌体位置以及前牙覆、覆盖有密切关系。反覆盖越明显,反覆越小,语音功能异常越明显

  • 标签: 语音 头影测量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用2种成型片(钢和聚酯纤维)和2种修复技术(分层固化法和预聚树脂块填人法)在Ⅱ洞修复中邻面衔接效果。方法和材料用Prodigy复合树脂修复88个Ⅱ洞:44个洞用分层固化法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另44个洞采用预聚树脂块进行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分别在修复后即刻、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在所有修复体修复操作满意后,即刻获得了各自邻接关系。结果在18个月评估中.各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不考虑复合树脂自身影响,本研究所采用修复技术及成形片种类对邻接关系影响没有差别。

  • 标签: Ⅱ类洞 美学修复 聚酯纤维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发病率,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静态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不对称。动态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关联强度。结果:不同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与正常人群患病率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发生率与文献中报道正常人群发病率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上颌第二磨牙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矫治 下颌第 上前牙前突
  • 简介:名誉总编辑:王存玉口腔界唯一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特邀编委:其中邀请了口腔界几乎所有的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口腔“973”首席科学家。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编委会 名单 杂志 中华 医学科学院
  • 简介:日本正畸专家谈前牵引和Ⅲ错合治疗1995.8.24~8.25,日本大阪齿科大学齿科矫正系川本达雄副教授和中西洋介博士对北医大口腔医院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对Ⅲ矫正做了精彩学术报告。川本达雄副教授题目是"口外力对反患者矫正效果"。针对上颌...

  • 标签: 上颌前方牵引 前牵引 正畸 错合 颏兜 骨性Ⅲ类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患者v洞应用三种材料保存修复临床效果。方法:对158例患者共396颗患牙随机分3组,分别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充填;可乐丽霏露AP-XTM树脂充填修复。观察2年临床修复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可乐丽霏露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98.49%,日本松风光固化树脂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成功率82.58%,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132颗患牙,2年后复诊患牙成功率78.03%。可乐丽霏露AP-XTM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2组。结论:适当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是老年患者v洞保存牙体修复成功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可乐丽霏露AP-XTM 根面龋 楔状缺损 V类洞
  • 简介:一、病史患者,男,初诊年龄11岁。主诉:牙齿前突。患者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史,自诉无口腔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口内检查:恒牙(牙合)期,双侧第一恒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黯Ⅲ度,下前牙咬在上颚黏膜上,覆盖9mm。上前牙唇倾明显(图1)。2.口外及面部形态:患者凸面型,下颌后缩,颏唇沟明显(图1)。

  • 标签: 非拔牙矫治 患者 安氏Ⅱ类 深覆盖 口腔不良习惯 临床检查
  • 简介:目的:简化传统Ⅱ洞三明治修复方法及防止充填后出现术后敏感和龈壁继发龋。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门诊就诊患者患牙300颗(267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实验组1:把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充填至整个窝洞壁,光照固化后,不作酸处理、不涂粘接剂,直接充填复合树脂;实验组2:对实验组1玻璃离子进一步树脂增强,把复合树脂一部分深入到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内,另一部分露在窝洞内;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充填。12个月后复诊,评价。结果:实验组复合树脂与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界面间无1例出现分离现象。实验组1有4颗龈壁继发龋,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1颗边缘着色,成功率92.47%;实验组2有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2颗边缘着色,成功率95.79%;对照组有4颗术后敏感,4颗龈壁继发龋,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2颗边缘着色,成功率86.96%。实验组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中复合树脂与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能牢固结合。实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能简化操作,防止术后敏感,但不能防止龈壁继发龋。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能简化操作,防止术后敏感和龈壁继发龋。

  • 标签: Ⅱ类洞 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 三明治充填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安氏Ⅱ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患者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安氏Ⅱ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类型,并形成各自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优势.安氏Ⅱ错(牙合)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手术先行”矫治骨性Ⅲ牙颌面畸形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37例骨性Ⅲ牙颌面畸形患者治疗过程,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手术先行”正颌外科治疗程序,除1例有轻微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较为满意面部外形及咬合。整个治疗周期为6~19月,平均13.8月。结论:“手术先行”矫治策略可以用于矫治骨性Ⅲ牙颌面畸形,并可缩短治疗周期,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 标签: 手术先行 正颌外科 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