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新型多合一粘结系统和传统的全酸蚀系统在釉质和牙本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取30颗牛牙,颊侧制备V类洞,洞深达到釉牙本质界,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0颗。第1组用Etch&Prime多合一系统粘结,第2组用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粘结,第3组用35%,的磷酸加Prime&Bond2.1系统粘结。将标本贮存在湿度为100%的环境中24小时,再浸泡于50%的硝酸银溶液中24小时,然后放入显影液中15分钟。将标本颊舌向纵行切开,观察微渗漏情况并按0~3分级标定。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在釉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第1组与第2组及第1组与第3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第2组与第3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在牙本质边缘的微渗漏情况三组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粘结系统中,PromptL—Pop多合一系统在釉质边缘具有最小的微渗漏,而在牙本质中三者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多合一粘结系统 釉质边缘 微渗漏 全酸蚀系统 牙本质边缘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对大鼠胫骨种植结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老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去势法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两组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水平;术后3个月X线片检测胫骨骨密度及HE染色检查;造模成功后于各组大鼠胫骨近端内植入枚种植。术后4周和8周,通过X线片、组织学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胫骨内种植骨与周围骨质结合的情况。结果:去势3个月后,模型组血清中ALP水平显著升高,胫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结构疏松,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种植植入后4周及8周,空白对照组种植周围见明显新生骨质形成,结构类似骨皮质,与种植螺纹相互嵌合,未见明显间隙,骨结合良好。模型组种植周围见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局部有少量新生骨质形成,结构凌乱不规则,且远离种植;种植与周围骨质断裂,间隙明显,骨结合不良。结论:骨质疏松症抑制大鼠胫骨内种植周围新骨形成,造成种植结合不良。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去势法 种植 骨结合
  • 简介:全瓷冠是全部由瓷材料制作而成的覆盖全部牙冠表面的修复,可以逼真地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和半透明性,美观效果好。全瓷冠的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C.H.Land最早采用铂箔基底作为底层进行全瓷冠的制作。发展至今,全瓷的材料种类和加工方式已有多种。

  • 标签: 全瓷冠 牙体预备 前牙 材料制作 牙冠表面 半透明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促进颗粒骨移植同期牙种植形成骨结合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预成直径为2.0mm的螺纹状钛种植48颗。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4组。每只随机选择侧胫骨钻4个孔,孔直径为6mm。近端2孔为实验组,远端2孔为对照组。取自体髂松质骨粉碎后与rhBMP-2/透明质酸钠复合物结合后植入实验组2孔,同时植入种植。对照组植入颗粒状髂松质骨和透明质酸钠复合物。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处死1组动物,制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标本,观察移植骨及种植-骨界面变化情况及分析每时期Ca、P、S元素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每个时期移植骨的成熟度均好于同时期对照组,16周时实验组的移植骨和受区骨基本致,而对照组移植骨和受区骨界限明显。实验组每个时期种植-骨界面Ca和P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16周时种植与移植骨形成较为完善的骨结合。结论rhBMP-2可以加速颗粒状移植松质骨的成熟过程,并可促进种植-骨界面早期形成完善的骨结合

  • 标签: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种植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直流微电场对钛种植结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种植模型,加载直流微电场,4周或8周后分别进行种植周围骨密度的测量,扭矩值的测定,硬组织磨片的分析。结果:实验组种植接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小梁间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及第8周实验组大鼠种植的平均旋出扭矩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周实验组大鼠种植结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种植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升高明显(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加载电场后,骨组织向种植体表面延伸生长,高倍镜下可见其形态类似于"伪足"。直流微电场组其标本钙化及未完全钙化骨组织密集,与种植的附着密度大,骨质致密,且骨质成熟度高,而对照组种植周围骨组织稀疏,新生骨小梁间隔明显偏大,小梁间的网格状结构明显不如实验组密集,骨成熟度及与种植的粘附程度均稍差。结论:直流微电场可增强SD大鼠胫骨种植周骨密度,促进骨结合

  • 标签: 动物实验 种植体 骨结合 直流微电场
  • 简介:近年来,微螺钉种植作为能够提供最稳定的强支抗而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就微螺钉种植体能否形成骨结合及其稳定性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微螺钉种植体 正畸支抗 骨结合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对比新研制的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犬下颌骨和股骨不同部位的植结合能力差异。方法:选5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磨牙,愈合3个月建立缺牙模型。按临床种植植入手术操作步骤,分别于下颌骨和股骨中上段植入钛钽种植,每只犬双侧颌骨及股骨分别植入各2颗。术后3个月取材,行X线片、Micro-CT扫描及骨密度(BMD)分析、带植硬组织磨片组织学及Goldner三色法染色检查,ImageJ图像分析新骨形成面积。结果:钛钽人工种植植入犬体内3个月,X线示两组植均与骨结合紧密,植骨界面无低密度阴影。Micro-CT扫描显示:颌骨组种植与骨结合紧密,界面无低密度透射影,局部微结构、密度变化无显著差异;股骨组种植-骨界面近髓腔段呈低密度线状透射影,Micro-CT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颌骨组BMD为1169±86.39mg/cc,股骨组BMD,754.2±129.4mg/cc,颌骨种植周围BMD显著高于股骨种植周围BMD(P〈0.05);亚甲蓝-酸性品红染色显示:颌骨组种植周有红色带状深染新骨形成,植侧呈指状突入黑色植螺纹之间,颌骨侧呈波浪与蓝染的颌骨组织移行,植骨界面密合无间隙。股骨组也有红色深染新骨形成,但新骨带较颌骨组较窄,且植-骨界面部分不密合,见条状纤维结缔组织样结构。ImageJ图像分析显示:颌骨组新骨形成面积294.4±10.18μm2,股骨组新骨形成面积108.4±3.208μm2,新骨形成面积颌骨组显著多于股骨组(P〈0.05)。结论: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植入下颌骨较植入股骨更能促进种植结合,本研究为种植结合动物实验模型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钛基钽涂层人工种植体 骨结合 下颌骨 股骨
  • 简介:病史:房×,女,13岁,要求关闭下颌第恒磨牙问隙。、临床检查1.正侧面特征:面部左右对称,侧貌比例协调。2.牙列情况:恒牙列期,右侧下颌第磨牙早失,左侧磨牙关系中性,上颌轻度拥挤,下颌牙列较整齐,尖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殆颌覆盖关系正常。3.关节检查: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明显压痛,无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既往无关节病史。

  • 标签: 下颌第一恒磨牙 第一磨牙缺失 种植体支抗 颞下颌关节 应用 第一磨牙早失
  • 简介:目的:探讨带种植骨磨片的标准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带种植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带种植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该病例报告介绍了种通过制作个最终的工作模型.来同时修复治疗位于同牙弓的种植和天然牙的方法。牙预备后,先取次印模用于制作电成型基底冠。在下次复诊时试戴基底冠,采用单相印模同时翻取种植印模帽和基底冠,用于灌制最终的工作模型。这个程序将治疗过程分成不同的步骤.从而形成个更快捷、更少挑战性的工作流程。

  • 标签: 工作模型 病例报告 种植体 天然牙 牙预备体 复制
  • 简介:目的探讨侧上颌骨缺损应用赝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收治的10例侧上颌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制作上颌赝复修复缺损部分。分别于修复前与修复后1个月,采用宋兆峻法测定咀嚼效率、主观语音清晰度测试法测试语音清晰度值,并进行患者的自我临床效果评价。结果侧上颌骨缺损应用赝复修复1个月后,咀嚼效率与语音清晰度值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临床效果评价良好。结论赝复修复侧上颌骨缺损可以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 简介:目的使用新的微螺钉种植支抗方法远中移动整个上颌牙列。方法采用不锈钢质微螺钉种植植入颧下嵴区(IZC),提供最佳骨性支抗,并大大简化操作的方法。结果采用新的微螺钉种植方法远中移动整个上颌牙列,在临床上获得成功。结论在IZC区使用不锈钢质微螺钉种植作支抗,可直接实现整个上颌牙列的远中移动。

  • 标签: 不锈钢种植体 颧下嵴 全牙列远中移动
  • 简介: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结合微种植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效率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特点,以期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需进行上颌磨牙远移的安氏Ⅱ类错患者12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前磨牙,其中7例结合微种植牵引尖牙增加支抗,所有患者定期制取阶段研究模型并使用三维扫描仪将模型数字。通过重叠治疗前与各阶段的三维数字模型,分析在不同矫治阶段磨牙、前磨牙的远移效率以及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特点;对比有无微种植支抗对磨牙远移效率及前牙支抗的影响。结果微种植支抗组上颌第二、第磨牙的远移效率分别为89.20%和83.53%,均比无微种植支抗组远移效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磨牙远移会造成切牙轻度唇向及近中移位,其中微种植支抗牵引尖牙组前牙支抗损失量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颌第磨牙开始远移时,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明显下降(P〈0.05)。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未见明显旋转,有轻度压低和颊移(P〉0.05),而上颌前磨牙远移过程中发生明显颊舌向旋转(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移上颌磨牙、前磨牙,前磨牙远移时易发生颊舌向旋转,磨牙在远移过程中有轻度的压低及颊向移位;使用微种植支抗可以在定程度上增加磨牙的远移效率、减小前牙支抗丧失。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 磨牙远中移动 微种植体支抗 三维模型重叠
  • 简介:由肿瘤、外伤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口腔颌面缺损,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这些颌面缺损不仅对患者造成咀嚼、吞咽、语言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导致患者容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赝复修复是除外科手术外另种有效恢复患者口腔功能和容貌的方法,在临床开展应用比较多[1]。但是目前关于其制作过程较详细的文献较少。患者,女性,42岁,8个月前因上颌骨肿瘤行上颌骨切除手术,现要求修复缺损。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赝复体 注塑树脂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静磁场对成骨细胞矿能力的影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250mT的静磁场加载1、3、5、7d,考马斯亮篮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静磁场加载21d后,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结节并计数。结果静磁场加载1d后,各磁场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ALP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静磁场加载3d后,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加载5、7d后,各磁场组ALP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125mT和250mT磁场组ALP活性高于12.5mT磁场组。静磁场加载21d后,各磁场组矿结节计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磁性附着静磁场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ALP活性和矿能力。

  • 标签: 磁性附着体 静磁场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 简介:随着数字信息在口腔领域研究及应用,口腔内数字照相设备、数字X射线机、数字口腔综合治疗台、显微CT等在牙牙髓病学科临床诊疗和教育科研中的普及应用,以及牙牙髓病学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牙牙髓病学科中信息的数字将成为现实。其实现,大大方便了牙牙髓病诊疗信息资料的输入、输出、存储、检索、再利用等。规范牙髓专科电子病历(CPR)、PACS(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建立存储与应用,将成为临床信息系统(CIS)的最亮点,

  • 标签: 牙体牙髓病学 数字化设备 PACS系统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疾病诊治 临床信息系统(CIS)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的临床应用。

  • 标签: BMP2指节肽(BKP) Ta2O5纳米管 多巴胺 基因表达 骨整合
  • 简介:本文展示了种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的新加工技术.在保证间接制作修复精确度的同时减少医师和患者的椅旁治疗时间。该技术主要包括种植的复制,采用制作单冠或多单位修复的双层印模法或塑料基底代型制作种植的工作模。所以采用原本用于制做瓷嵌体和高嵌体的复制型盒.以及高精度加成型硅橡胶材料和低收缩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精确复制原始模型中与种植相关的结构。在原始基台置入患者口内后.复制基台用于最终固定修复的制作。连续检测了50个基台,将复制基台就位于根据原始基台制作的代型(19个单冠,31个固定局部义齿)上.由2名修复医师和2名技师采用视觉检测法(实验显微镜放大至16倍)对这50个复制基台的密合性进行检测。48例修复“良好”(完全就位.边缘密合),2例“尚可”(未完全就位但调整后可就位),成功率为98%。该技术在保证精确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固定型 制作 复制 基台 粘结
  • 简介:随着可选择的种植和可用的、经上皮的基台数量不断增加,选择合适的基台可能成为既复杂又易引起混乱的问题。许多修复科医生采取制作昂贵的个别基台的办法来避开这种选择过程。尽管个别式基台在当时是必不可少的,但预成的基台常常是更称心的。此文将描述适用的各类基台,并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地展示对于特定临床条件下如何选择适宜的基台。讨论的标准包括种植的位置,角度,软组织高度以及颌间间隙。本文就实验室条件下用间接方法选择基台的内容综述种植基台的最新改变和发展。

  • 标签: 种植体 支持式固定修复体 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