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保存种植位点三维骨.是种植美学修复治疗关键之一。材料和方法:在上颌前牙区唇侧和舌侧均有牙槽突骨板折裂单牙种植病例,结合临床情况应用CBCT进行术前诊断和治疗设计。采用复合PRF技术种植位点保存技术,择期手术行种植同期轮廓扩增GBR技术.二期手术行微创切口。采用暂时冠技术行穿龈轮廓诱导后.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同期进行了邻牙根管治疗和贴面修复。结果:初步获得患者满意美学效果和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健康。结论:序列治疗种植修复,具有较好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 标签: 种植美学 序列治疗 保存技术 骨量 美学效果 上颌前牙区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和单位》中有关、单位和符号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正常,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门诊非手术)及ClassⅢ(外科正畸)错每组男女各30名,共360人Bolton三个比率分析比较,发现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上下牙关系不调是错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因素,应成为诊断记录中不可缺少部分

  • 标签: Bolton分析 上下牙量关系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和单位》中有关、单位和符号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说明:以下词汇在论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中文全称,括号内直接写缩略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骨形态生成蛋白(BM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AM)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血红蛋白(H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白细胞介索(IL)磁共振成像(MRI)甲基噻唑基四唑(MTT)阻塞性睡眠口乎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磷酸盐缓冲液(PBS)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扫描电镜(SEM)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顾下颌关节(TMJ)肿瘤坏死因子(TNF)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

  • 标签: 缩略语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词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 简介:目的评价钛膜在拔牙后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选取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膜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纯钛膜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膜加人工骨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骨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纯钛膜并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高度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测量。结果在拔牙后5~6个月时,牙槽骨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0.89)%,(14.71±0.92)%,(7.434±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0.01)。结论钛膜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骨骨.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骨形成。

  • 标签: 骨再生 引导骨再生 钛膜 骨密度
  • 简介:由于牙齿缺失和牙周病使得单个牙种植时牙槽骨高度不足,选择口内供骨区进行骨移植可以获得足够。下颌磨牙后区提供皮质骨结合膜引导骨再生技术(GTR)非常适合于轻中度骨吸收病例。本文介绍了从下颌磨牙后区取骨技术及愈合过程。

  • 标签: 下颌升支 自体骨移植 骨量 骨再生技术 骨吸收 龈沟内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kFo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下颌骨自动旋转后颏前点变化与上颌骨上抬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F0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与下颌骨颏前点前移和上抬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样本中.ANS点平均上抬(5.04_+1.20)mm.PNS点平均上抬(3.36+1.24)mm。颏前点平均前移(5.12+2.64)mm,颏前点平均上抬(4.04+2.38)mm。下颌骨颏前点前移与ANS点上抬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1)。与PNS点上抬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下颌骨颏前点上抬与ANS点上抬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2),与PNS点上抬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下颌骨颏前点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 标签: 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 LE FORT I型截骨术 上颌骨上抬 下颌骨自动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