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避免使用临时性的可摘义齿,维持患者的口腔功能、美观与生活质量,一种临床方法可以帮助牙周受损患者恢复全口缺牙状况:即全牙列拔除后即刻种植,并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性丙烯酸树脂固定桥修复。本实验共选择了23位牙周受损患者(11位女性.12位男性:4位吸烟者,4位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取研究模型并确定垂直向咬合关系。根据外科手术导板或是牙槽骨状态,大部分患者沿牙弓植入了6颗Straumann种植体,多数位于上颔最末端的种植体都有轻度的倾斜以使其位置更靠远中。共计植入168个种植体(其中Straumann146枚,NobelBiocare10枚,Biomet3i8枚,Lifecore4枚;上颌植入83枚,下颔植入85枚)。有74枚上颌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种植体初期稳定性[ISQm]〉70).9枚延期负载(ISQm≤70)。下颌85枚种植体全部进行即刻负载(ISQm〉70)。种植前如果未制作固定桥.则在手术过程中取模制作。临时修复体在术后48h内就位(粘固或螺丝固位)。2个月后取终印模,制作种植支持式烤瓷熔附金属冠.通过粘结或螺丝固位于6枚种植体上作为最终修复体。在植入的168枚种植体中.108枚为即刻种植.159枚种植体进行了即刻负载。只有2枚种植体没有发生骨整合(上、下颌各1枚),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98.74%(上颔98.65%.下颌98.82%)。在所有26个即刻负载的修复体中(上颌12个,下颌14个),6个是粘结固位.20个是螺丝固位,3年累积存活率达到了100%。在牙周受损患者上、下颌中进行即刻负载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其临时修复体与最终修复体的累积存活率可达100%。
简介:牙外伤是口腔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的牙外伤常常导致患牙不能保留而需要拔除.以往前牙缺失后采取传统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或者常规种植修复,通常需要3~6个月的等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经受缺牙或佩戴活动临时修复体带来的不适.近年来,即刻种植技术迅速发展,不仅能更快地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同时能起到尽可能保存原有软硬组织的作用.但临床医生需要意识到,即刻种植在适应证上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因为牙外伤常发生在前牙美学区,需要考虑相应的美学风险.因此,特别是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而言,即刻种植手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对即刻种植在牙外伤中的应用做一简单总结,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分享即刻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和病例分析.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简介:TizianoTestori博士和MatteoCapelli博士的治疗理念。IR.C.C.S.Galeazzi学院.米兰大学,意大利。〉拔牙同时即刻植入种植体。〉在前牙区和后牙区使用GeistlichBio-Oss颗粒维持颊侧骨板。〉美学区和非美学区的临床概念。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技术,因为它可以优化外科程序、缩短疗程、并改善前牙区拔牙后的美学效果。种植体曾被认为可以避免颊侧骨板的吸收。然而,最近的研究和我们的临床经验提示即使拔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仍然无法避免颊侧骨板的吸收。我们的目标是保护颊侧骨板、减少其吸收.因此植骨是必需的。进而.我们还需要用美学评分评价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美学区单个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临床疗效。方法7例上颌单个无法保留患牙,拔除后即刻植入种植体.当日制作并戴入临时树脂冠,6个月后复诊取模,选择合适基台制作永久金属烤瓷或全瓷修复体.最终修复体戴人后1年复诊.比较刚戴入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种植体周骨组织水平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ES)的变化情况。结果种植体成功率为100%,种植体近、远中周牙槽骨变化分别为(0.79±0.48)mm、(0.71±0.46)mm:刚戴人修复体与1年后随诊时PES值分别为(8.6±1.3)和(11.1±1.8),Walcoxon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情况下.单牙即刻种植即刻非功能修复.可取得很好的美学效果,种植体周软组织美学效果随着戴人时间增长可得到改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上颌前牙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例上颌左侧中切牙缺损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残根内有金属钉.唇侧断缘位于龈下.无法保留.牙槽嵴丰满度良好.无邻面附着丧失.CBCT显示残根根尖区无炎症.剩余牙槽骨量充足.拟行即刻种植。局麻起效后,不翻瓣.先用侧向切割钻按理想的三维方向在残根上定位并用平行杆检测方向,然后用扩孔钻逐级预备种植窝,直至倒数第2颗扩孔钻,微创拔除残根并彻底清创拔牙窝,最终扩孔钻和颈部成型钻成型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并调整至理想的三维方向。植体初始稳定性大于35Ncm.与唇侧骨板间有2mm的间隙.该间隙内植入骨替代材料后非埋置式缝合创口。种植手术4个月后复查骨结合良好,制作临时冠进行软组织塑形.待软组织成熟后个性化取模,制作最终修复体.修复后患者满意.定期复查。结果: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前牙缺损,获得了理想的美学效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充足.美学效果稳定。结论:即刻种植美学修复前牙缺损成功的关键在于局部牙槽骨的完整性、种植体理想的三维方向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即刻再植牙动物模型,观察再植牙的愈合过程与牙根外吸收的表现.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单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根尖X线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标本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近中根牙根表面吸收陷窝增多,牙周膜局部宽度变窄,新生骨样组织增加.结论:本法成功建立再植牙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能完整反映再植牙愈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再植牙愈合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简介:目的: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Ilaryexpansion,RME)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上颌宽度不足以及增大牙弓周长。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CBCT来评价牙槽骨结构在用Hyrax扩弓器快速扩弓后的即刻变化。方法:28位(女性19位.男性9位)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141岁.范围13~20岁).在T1(扩弓前)和T2(扩弓后即刻)拍摄cBCT作为临床记录。测量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的上牙弓宽度、后牙段倾斜度、颊侧骨厚度。使用配对t检验检测统计学差异(P〈O05)。结果:上牙弓扩宽量在第一前磨牙处为4.7788±28474mm.第一磨牙处为46943±3.2198mm。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和左上第一磨牙的腭根均发生了明显倾斜。片子上能显示颊侧骨板的所有牙根在扩弓后其颊侧骨质厚度均减小。结论:RME后.前磨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加。牙根倾斜角度增大说明牙齿的移动是一种倾斜移动而非平行移动。颊侧骨板厚度在扩弓后即刻测量时减小。因此.我们应严格监测炎症水平以避免牙周破坏。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参考平面和有可比性的测量方法以使不同研究的结果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