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透明隔-视神经发育不良也称为deMorsier综合征,是儿童青少年中导致视力下降的遗传发育疾病之一.典型临床症状为视神经发育异常、脑部透明隔缺损和垂体功能低下三联征.不典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受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表现.患儿视功能下降是常见的眼科就诊主诉,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联合神经科、内分泌会诊对疾病的预后关系重大,全面的内分泌检查能阻止危象发生;激素替代疗法可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很大程度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发育不良 透明隔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视神经发育异常 内分泌检查 垂体功能低下
  • 简介:透明质酸酶结构复杂,功能特殊,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为透明质酸的专一性水解酶存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透明质酸酶在眼科手术局部麻醉,白内障及其并发症、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报道很多,并有部分涉及甲状腺相关眼病等疾病的治疗应用情况:现将透明质酸酶基本性质及其在眼科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眼科疾病 临床研究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e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透明晶状体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双手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对筋膜下麻醉的疗效。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在Nikookari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5mo。行超声乳化术的候选患者中接受筋膜下麻醉的42眼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应用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150U/mL透明质酸酶(LH),和单纯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L)。筋膜下注射15min后活动受抑制。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满意,对于术后疼痛的抑制(视觉模拟评分,thevisualanalogueseale,VAS)也同样满意。统计学分析采用列联表(包括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和参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活动抑制(33.3%'US4.8%,P=0.04)、患者满意度(85.7%掷57.1%,P=0.04)和医生满意度(87.5%US52.4%,P=0.02),LH组明显高于L组。VAS在相同组内明显较低(1.90±1.45傩3.00±1.55,P=0.04)。结论:利多卡因溶液+透明质酸酶的筋膜下麻醉明显使得眼部活动受限,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术后疼痛。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局部阻塞 筋膜下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透明晶体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62眼)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行前后囊抛光。平均随访1年,观察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2~0.8。术中1例后囊膜破裂,2例出现后囊不同程度混浊,予以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随访无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50岁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体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透明晶状体
  •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透明质酸酶和亚甲蓝染色对麻醉效果和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100眼)白色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亚甲蓝前囊膜染色组53例,对照组(球周麻醉中不加入透明质酸酶和前囊不染色)47例。球周麻醉后,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晶状体植入术。比较环形撕囊成功率、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结果2组术中撕囊成功率及人工晶状体体囊袋内植入率均有差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反应情况、视力、眼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周麻醉中加入透明质酸酶及改良亚甲监染色明显提高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副作用,且廉价易得,适合在防盲白内障手术中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透明质酸酶 亚甲蓝 囊膜染色
  • 简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此种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前房炎性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眼内炎等[1].近几年开展穿透性小梁手术(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完全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但生物胶价格较高.本文对不能承受此费用患者进行了单纯性NPIS10例12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联合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手术方法
  • 简介:侵袭型鼻窦霉菌病近年来报道有增多趋势,且不同年龄均可发生[1].以往文献多侧重于其症状、体征分析,而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论及较少.为探讨侵袭型鼻窦霉菌病的合理术式,我们对本科1995年1月~1998年1月期间所遇22例(26侧)鼻窦霉菌病施行鼻内窥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内窥镜鼻窦手术 非侵袭型鼻窦霉菌病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散光性屈光不正与注视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老视患者近距离屈光矫正的必要性,并寻求可行的矫正方法。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序贯选取近视性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检查各受试者注视不同距离(视远眼前5m、眼前40cm、眼前20cm)的散光性屈光不正度、配戴静态屈光矫正眼镜时的近视力(distance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DCNVA)及散光修正后的近视力(accommodativeastigmatismcorrectednearvisionacuity,ACNVA)。视近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进行修正,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对三个注视距离下(视远5m、视近40cm、视近20cm)两两之间的散光度及轴位的差异、DCNVA与ACNVA的差异分别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否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结果: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散光度(0.83DC±0.52D)>视近40cm散光度(0.78DC±0.43D)>视远5m散光度(0.63DC±0.47D);三个不同注视距离,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DCNVA与ACN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结论:随注视距离移近,散光度呈增大的趋势且散光轴位朝着顺规散光的方向发展,然而这种改变对于个体来讲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在散光改变量最大的距离处发生视疲劳的可能性较大,在该距离下进行屈光矫正可能是治疗该类视疲劳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调节 近视性散光 近距离工作 视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干眼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眼底病患者及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133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干眼病检测两个部分。问卷调查内容有人口学特征、工作环境、生活习惯与全身疾病等。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与干眼症发病相关联的因素,然后再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找出干眼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荧光屏接触时间、野外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吸烟和糖尿病。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结论就纳入本研究的因素而言,影响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年龄、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而荧光屏接触时间、吸烟及罹患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眼病的发生。

  • 标签: 干眼病 SCHIRMER试验 泪膜破裂时间 荧光素染色评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5年8月至2014年5月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257例(263眼),对其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出院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低于0.1者6只眼,占2%,0.1~0.3者19只眼,占7%,0.3~0.5者84只眼,占32%,0.5~0.8者115只眼,占44%,0.8以上者39只眼,占15%。7-10天复诊视力进一步提高。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成本低,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研究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中参与分析的细胞数(NC)对测量结果重复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到我院诊治并在同一时间行2次以上(含2次)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的患者,其测量结果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内皮细胞密度(ECD)、平均细胞面积(ACS)、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EX%),排除NC=0的结果,〉2次测量的患者,选择NC最大的2组结果,以每位患者所得的2组结果中NC较小者(NCmin)为分组依据,10个细胞为一个等级,获得(NCmin〈10、10~20……90~100、≥100)11个组段,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对各组段内2组数据的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对ICC进行F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各组段CCT的ICC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ECD和ACS的ICC,当NC≥100时,均〉0.9,且95%CI下限在0.75以上,当NC≥50时,均〉0.75;CV的ICC,当NC≥9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HEX%的ICC,当NC≥100时,〉0.75,其余组段均〈0.75。结论CCT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不受NC限制;分析ECD和ACS时,NC应在50以上,当NC≥100时,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最佳;分析CV和HEX%时,NC应分别在90和100以上。

  • 标签: 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 重复性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目的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9年12月26例30只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进行了回顾,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保持功能性滤泡。结论经过颞侧角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未损伤滤过泡及滤过区,术后眼压正常,可获得良好视力。

  • 标签: 小切口 青光眼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观察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所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结果34例(3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及羊膜移植术,手术后角膜创面4~5d愈合,无1例胬肉复发,无新生血管生长及瘢痕组织增生现象.术后视力33只眼视力>0.3,脱残率91.7%.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 标签: 翼状胬肉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羊膜移植 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小梁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HA)无包裹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眼球摘除术后患者,采用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作为眼窝植入物,无包裹直接植入.Ⅰ期植入21例.Ⅱ期植入8例.结果分别随访5-18月,4眼术后出现球结膜裂开,2眼术后轻度上睑下垂,1眼术后五月义眼座中度暴露,均经相应治疗后恢复.其他病例手术效果良好,无植入物脱出及移位,义眼座活动度良好.结论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直接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材料易得、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羟基磷灰石(HA) 直接植入 整形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均采用颞上或鼻上象限6~7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64.1%),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8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组手术切口小,且切口位鼻上或颞上而不受上直肌和水平肌牵引的影响,角膜散光明显减少,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具有娴熟ECCE技术者极易掌握,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儿童食管异物种类繁多,尤以圆钝异物(如金属硬币、环状物)为多见。基层医院设备简陋,如何抢救儿童食管异物患者,值得研究。本文就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0例儿童食管异物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异物种类 食管镜 小儿 食管异物 医院设备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