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检测白塞氏病(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谱,探讨miRNA在BD发病中的作用,寻找与BD相关的血浆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15例活动期B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抗凝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浆,提取总RNA,经miRNA标记、miRNA阵列杂交、miRNA阵列扫描和分析获得BD患者异常表达的miRNA谱。通过miRTarBase(靶基因数据库)检索差异性表达的miRNA已经过验证的靶基因,并选取与免疫学相关的差异性表达的miRNA进行Realtime-PCR验证。结果:活动期BD患者血浆中hsa-miR-34c-5p、hsa-miR-144-3p、hsa-miR-483-3p较正常人表达上调,hsa-miR-301a-3p、hsa-miR-224-5p、hsa-miR-454-3p、hsa-miR-17-5p、hsa-miR-199a-5p较正常人表达下调。结论:miRNA的差异性在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通过Notch1和SMAD4信号通路促进BD发病。
简介: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等作为分组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出现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发生率,将有意义的因素再次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69例,不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显著相关(P〈0.05),性别、是否吸烟、饮酒等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将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作为因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组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增加、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干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稳定,减少肾脏损害可降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同时减少糖尿病所引发的大血管病变,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目的:测量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鼻泪管管径,分析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的差异,探讨鼻泪管横向直径与鼻泪管阻塞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04/2017-01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鼻泪管阻塞性疾病患者152例(患眼179眼,正常眼125眼),其中男25例(患眼28眼,正常眼22眼),女127例(患眼151眼,正常眼103眼),年龄4~87(平均53.44±16.06)岁。所有患者泪道冲洗后灌注30%碘海醇注射液,并立即行泪道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二维重建鼻泪管结构图,于斜冠状位上对鼻泪管及其临近组织结构进行观察,测量并分析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之间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的差异。结果:患眼与正常眼之间、不同性别患眼之间、不同年龄段患眼之间骨性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和正常眼的鼻泪管上、中、下口横向直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中口横向直径最小。结论:骨性鼻泪管横向管径不是形成鼻泪管阻塞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眼部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的情况。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力损伤眼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询问一般状况和生活习惯;全身情况的检查:血压、血糖;眼部检查:日常生活视力、小孔镜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自动验光仪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结果应有590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共535人,其中盲的患病率为1.12%,低视力的患病率为9.91%。导致盲的首要病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次是白内障和其他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首要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屈光不正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论北新泾地区糖尿病患者防盲工作重点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以及屈光不正的防治。
简介: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爱心光明行"活动中高龄及其伴全身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高龄伴全身疾病患者213例(90.6%),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65.1%,13.6%和11.1%。术前因首次全身疾病评估暂缓手术25例(10.6%),经有效治疗后手术。手术脱残率95.4%,脱盲率84.2%,12例视力〈0.1患者眼底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结论:加强术前综合因素评估,充分治疗全身疾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监护,操作轻巧,手术时间10~15min,是保证规模化白内障手术中高龄或伴全身疾病患者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调查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方法对305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散瞳孔查眼底、眼底摄片等,部分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根据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诊断,计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并分析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对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在305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经眼底镜、眼底摄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705例,占23.08%。其中非增生性DR者579例,占18.95%,增生性DR者126例,占4.13%;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显著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与发病率亦呈显著相关。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已较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且与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早期及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为及时发现病变、把握治疗时机从而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26~228)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15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9例,平均(59.8±6.2)岁。根据ETDR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采用EDI-OCT与超声多普勒对四组患者进行脉络膜厚度测量与脉络膜血流动力学指数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CT与血流动力学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NDR患者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组,SFCT较其它各组偏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重度NPDR组血管阻力指数(RI)高于NDR组及轻中度NPDR组;PDR组RI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CT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正相关性(b=0.540,P〈0.001);SFCT与DR分级(P=0.341)、PSV(P=0.770)、EDV(P=0.131)及RI(P=0.084)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SFCT与血流动力学各指数无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SFCT的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