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铂类药物在实体瘤儿童化疗过程中对听力的影响,考察铂类化疗药导致听力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化疗的实体瘤儿童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化疗过程中均使用铂类化疗药,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共纳入0.2-12.5岁实体瘤患儿47名,共计94耳,进行化疗的平均次数为5.4次(3-10次)。ABR检查中以任意一耳听阈大于30dBnHL为听力损伤,第6疗程听力异常发生率为6.4%(6/94),与基线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疗程ABR阈值与基线水平相比,ABR阈值明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TA检查中第6疗程6kHz、8kHz测听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应阈值明显提高;DOPAE提示第6疗程6kHz、8kHz,通过率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是铂类药物耳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0.912),提示年龄越小铂类药物的耳毒性越易显现。结论铂类药物用于儿童实体肿瘤化疗可引起听力损伤,在高频部分(6-8kHz)尤为显著。DOPAE、纯音测听及ABR可作为监测、评价铂类药物耳毒性的重要指标。儿童年龄越低则铂类药物引起听力损伤的危险越大,低龄儿童使用铂类药物时更需加强听力监测。
简介: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途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CA),联合术后使用抗凝药用于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方法将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于切皮前15min,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经静脉快速滴入,关闭关节腔后用生理盐水40ml稀释HCA1ku注入关节内。对照组不使用HCA,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4h开始每天腹壁皮下注射LMWH4100XaIU,连用10日。于术前一日、术毕即刻、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术前一日、术后第3天、5天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术毕、术后24h,患者D-二聚体含量均上升(p<0.05),术后第三天、第五天超声检查,两组各发生下肢DVT1例。结论两种途径使用HCA,术后联合应用抗凝药不增加老年患者行单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