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科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颗牙传统冠式修复与高嵌体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单颗牙重度缺损且能定期复诊病患4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结合高嵌体的修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病患结合传统冠式修复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修复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单颗牙治疗病患,经修复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颗牙重度缺损病患采取高嵌体修复治疗疗法,要明显比传统冠式修复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牙龈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咀嚼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修复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C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9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随访的时间为0.5年,针对手术后不同阶段视力和屈光情况分析,并观察患者角膜内皮和并发症状况。结果手术前,所有患者视力均低于0.01;但手术后30d、90d,患者视力均在0.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球镜、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通过CP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对称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双耳言语识别率的差别来进一步研究听觉剥夺效应。方法选取右耳助听4~5年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名,在标准隔声室中,测试其双耳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闻,然后再采用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词表分别进行左右裸耳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名受试者右耳配戴助听器前及配戴4~5年后两耳间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右耳助听前及助听4~5年后左、右耳平均听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助听4~5年后,受试者左、右耳裸耳言语识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2.76,P=0.02〈0.05)。结论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单耳助听后裸耳平均听阈无显著改变,但非助听耳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
简介:单侧聋(single-sideddeafness,SSD)或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hearingloss,AHL)患者由于双耳总和效应及静噪效应缺失、出现头影效应并影响声源定位能力,在复杂交流场合面临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听觉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routingofsignal,CROS)助听器、骨传导装置(bone-conductivedevices,BCDs)及人工耳蜗(CI)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单侧聋患者看到了曙光。不同装置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均支持对单侧聋的干预。临床上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对使用不同装置(包括不采取任何处置)后的收益(甚至是潜在的负面收益)做出预期,彼此间应是可以比较的。为此需对相关适应证指标、测试方法及成效评估框架达成共识。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后双侧颞骨纵形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外伤后双侧颞骨骨折致双侧周围性面瘫并至少行一侧面神经探查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致颞骨骨折后双侧面瘫的原因及特点,对比术前与术后、术侧与对侧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恢复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5例车祸伤、1例坠落伤、2例头部挤压伤,8例中有5例外伤后有颅脑损伤及昏迷史。所有患者外伤当天或清醒后即发现面瘫,颞骨CT显示双侧纵行骨折,术前双侧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Ⅴ~Ⅵ级;3例听力正常,1例双侧传导性聋,4例有高频感音神经性聋。8例患者共11耳行面神经减压术,传导性聋患者同时行听力重建术。术后随访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传导性聋患者听力提高约30dBHL。结论车祸是造成颞骨骨折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面神经减压术能提高外伤后即发性面瘫患者的预后,颞骨骨折引起的传导性聋可同时重建听力。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205例GJB2单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c.456G〉A和c.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c.466A〉G杂合突变1例.两组c.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结论GJB2单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简介: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将于2014年举办下列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简介:摘要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HCA)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于手术末期关节腔闭合后,将HCA2ku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注射入关节腔内。对照组仅使用生理盐水40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内引流量、输血量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及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能减少术后24h内出血量、输血量,对血小板及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双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简介:目的考察小学生的聆听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其聆听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方法选取174名8~12岁三~五年级小学生,其中男生104名。女生70名,采用《双音节词识别词表》对被试进行“听写词测试”,采用(《儿童语音均衡式识别能力评估词表》对被试进行“听选择测试”,记录测试的正确率。结果①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听写能力差异极显著;②听写能力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听写成绩要好于男生;③听写能力与学业成绩呈弱相关,其中与语文、英语成绩存在一定的相关,与数学的关系不大。结论社会人文类学科比自然科学类学科更容易受到听写能力的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小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和建立。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某二级医院门诊突发性聋患者的诊疗特点,为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就诊的8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情况、就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突聋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9~44岁,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较多,从事脑力劳动者较多;②耳闷/堵感、耳鸣、听力下降是突聋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占93.1%;③从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周内的突聋患者占77.0%;④该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突聋的总有效率为73.5%;⑤该院初治并持续冶疗的患者32例,外院治疗该院复诊者1例,流失率为62.1%(54/87)。结论二级医院治疗突发性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复诊率低,流失率明显偏高,应充分发挥二级医院的资源优势,提高患者信任度和复诊率,进一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在烧伤后耳廓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烧伤后全耳廓缺损患者18例,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进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耳后行扩张器埋置术,在患侧乳突区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80mL和50mL各一个;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在不牵拉耳后皮瓣的情况下适当切除颈部瘢痕,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自耳后上方取颞浅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后方,耳后创面植以中厚皮片。结果1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随访8~24个月,再造耳廓外形良好,双侧耳基本对称,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移植肋软骨支架无排出、吸收和变形。结论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修复烧伤后耳廓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可以作为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以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c.919-2A>G和p.H723R为对象,研究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突变在中国汉族非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enlargedvestibularaqueduct,EVA)耳聋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并通过与正常听力人群的比较评估该疾病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检出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Sanger测序对121例EVA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剪切位点的序列筛查,经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芯片对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进行热点突变筛查,分别确定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在两组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121例EVA耳聋患者中有78例样本检出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12例样本检出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6例为c.919-2A>G单杂合突变,2例为p.H723R单杂合突变,共占患病人群的6.61%;3056例正常听力对照中发现33例c.919-2A>G和9例p.H723R单杂合突变,占对照人群的1.37%;Fisher’sexact检验显示,SLC26A4基因c.919-2A>G和p.H723R单杂合突变的出现率在EVA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在EVA耳聋患者中的出现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提示携带SLC26A4单等位基因突变的EVA耳聋患者可能存在无法用常规外显子测序方法所检出的其它致病基因突变,需进一步研究,并在相关遗传咨询中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