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性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简介:60岁女性患者,全身红斑、结节伴疼痛6个月。起病前1个月有左下肢车祸外伤史。皮肤科查体:左手腕部、前臂、双小腿、足背及左侧腹股沟各可见数个直径1~4cm、大致呈串珠样排列的暗红色结节,界清,质硬,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增大淋巴结。左侧髋部结节组织病理:表皮缺失,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内可见大片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红细胞溢出,见大量抗酸杆菌。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反向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明确为胞内鸟分枝杆菌感染。予以阿米卡星、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主因四肢、躯干水疱伴微痒3d,于2012年3月1日就诊。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大小不等水疱,伴微痒,未予重视。此后皮损逐渐增多,门诊以大疱性类天疱疮收入院。既往史:肾移植术后11年,长期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早晨服750mg,晚上服500mg)、他克莫司胶囊(0.5mg每日2次)及泼尼松片(5mg每日1次)。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数十个黄豆大小水疱,疱壁紧张,部分为出血性,尼氏征阴性(图1a-1c)。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WBC3.3×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15.8%(20%~40%)。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优化强脉冲光(OPT)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OPT组(A组)80例、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OPT(B组)80例及单纯加味桃红四物汤组(c组)80例,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2周后用VISIA皮肤测试仪对患者色素斑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共脱漏对象5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8.80%、84.60%、55.80%,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35、18.38,P值均〈0.05);VISIA皮肤测试显示3组治疗后色素斑相对于治疗前绝对数值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数值下降最明显,变化比率最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OP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VI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4.99,P值均〈0.05),而OPT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均有效,其中应用桃红四物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宫保散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74例按照病床单双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LEE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保散局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价值。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PV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86.49%和91.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和64.8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保散联合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少HPV病毒载量,提高HPV转阴率和总有效率,且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疏肝活血颗粒,2次/d;对照组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1次/d。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瘙痒症状评分、皮损评分、组胺(Histamine,HIS)、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2组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和皮损评分显著下降,HIS、β-EP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其降低HIS、β-EP的作用可能是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