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性变态与其说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不如说是刻板的性心理偏离,它是婴幼儿性欲活动的扭曲派生形式.其病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生长发育复演过程中性欲(里比多)和性心理的停顿(固定)、返祖现象、变异或其他障碍,主要通过幼稚性行为的方式获得性高潮的经验.第二个原因是早年,尤其是儿时,通过非性交的行为,或者主要不是通过与同龄异性性交所得感官感受而获得性高潮的经验,在其中枢神经系统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当一个人处于第三精神状态或其他病理状态时,这些变态行为和经验会反复"闪回",甚至形成"以往经验与现实知觉"往复运动的所谓"经验隧道";这个人就会反复表现出性变态的行为.
简介:日光性黑子(solarlentigo,SL)也称为日光性雀斑样痣、老年性色素斑或老年性黑子。多见于面部、手背以及前臂等日光暴露部位,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色素斑,为中老年人皮肤老化的一种表现。病因未完全阐明,过去认为主要与日光暴露有关,但近期一系列流行病学及机理研究表明,除外日光暴露,皮肤类型、环境空气污染、吸烟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也参与SL样皮损的形成。SL虽为良性色素斑,但其可影响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临床上就诊的SL患者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对此病仍缺乏认识。因此,本文利用现有的证据总结除日光暴露以外的其他因素在SL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经五家参研医院及2家病例支援医院病理证实乳腺癌者,进行“乳腺癌的钼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相关因素多中心研究”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乳腺钼靶X线机诊断乳腺癌或高度疑为恶变者,后经病理证实的256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统计,列出十大项主要因素作为研究与乳腺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关系:(1)家族史;(2)婚姻与生育;(3)生殖因素;(4)哺乳;(5)月经紊乱;(6)甲亢;(7)口服避孕药;(8)生活习惯;(9)长期穿戴胸衣紧缩;(10)压抑感情或冲动性格。结论: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有惠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病率较一般高。未婚未育或已婚未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要高。女性月经初潮越早、闭经越晚,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发现乳腺癌中只有92例有哺乳经验,占36%,认为哺乳可以降低卵巢功能;反之,升高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月经紊乱,反映妇女内分泌失衡,也算风险之一。“甲亢”认为是激素水平异常,也是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比较复杂,在25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30例服用过此药,占90%。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致乳腺癌的因素。长期穿戴紧缩胸衣,影响乳房血液、淋巴循环,至营养及“排毒”受阻,也是易惠乳腺癌的因素。精神因素将直接影响健康与否,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乳腺癌也不能例外。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价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准确性,分析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术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将本院需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称重、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评估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评估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同时测定产前和产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比较两种方法估值的准确性,并分析引起出血的因素。结果: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486.18±276.35)mL,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285.23±147.04)mL,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较产前有所下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1.0%和9.0%。出血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总人数的63.50%。结论:目测法对评价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具主观性和一定的误差,而联合称重法、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比目测法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产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观察益母草联合卡孕栓预防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mg,术者在胎儿娩出后将卡孕栓1粒(1mg)置入直肠内(深度4cm~5cm)保留30s,待其溶解后取出手指;对照组单用卡孕栓.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母草联合卡孕栓能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且方法简易,适合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146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决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炔诺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6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45%,两组临床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经期天数、周期和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血性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性激素水平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2、FSH、P和LH四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炔诺酮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血清性激素指标和血红蛋白指标,临床指导意义重大。
简介:目的:研究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10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采取的止血方式分为实验组54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采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进行止血,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等其他手术方式。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即刻止血率、产后子宫动脉阻抗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及即刻止血率,手术后的RI、S/D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实验组为(61.7±10.2)min,对照组为(78.9±12.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子宫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治疗子宫乏力性出血在出血量、即刻止血率及术后康复状况等方面与传统止血方式效果相似,但其手术操作简单,易于观察子宫体腔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主要研究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24例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62例,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62例患者给予安宫黄体酮口服进行治疗,实验组的62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3.2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10例(16.1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6.45%(4/6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4.19%(15/62),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顽固性功能性子宫的治疗效果很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固冲益肾方。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_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和LH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