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简介:对186例(男98例,女88例)吸注阿片类毒品海洛因成瘾者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性心理、性行为和性功能明显障碍,表现为吸注海洛因成瘾后98.6%性欲减退或丧失,性交次数由吸毒前平均5.6±1.4/周减少为0.3±0.1次/周,性行为方式由吸毒前94.8%以性交为主改变为84.6%非性交接触为主;其中男性海洛因成瘾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达32.2%,女性月经异常率达95.1%,性心理和性功能改变与吸毒水平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吸毒人群性心理和性功能变化在毒品依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对90例性功能障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性功能康复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性心理和性功能的恢复水平与脱毒治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探讨血清睾酮与早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将80例早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对三组病例之间的血清睾酮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清睾酮与早泄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三组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分别为(12.85±6.52)nmol/L、(19.02±7.15)nmol/L、(26.61±5.83)nmol/L。重度早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早泄患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CIP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8。结论:不同程度的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同时血清睾酮与早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简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和微动脉,以血管坏死性炎症与破坏为病理特征,肾、肺、皮肤、五官、神经系统等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均可受累。AAV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仍缺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地域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且多样,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痤疮患者血清IL-10的水平,分析其与痤疮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探讨IL-10在痤疮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痤疮患者(按Pillsbury分为Ⅰ~Ⅳ级,每级15例,共4组)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无痤疮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人白介素10(IL-10)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五组血清的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与年龄及性别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研究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研究组各组血清IL-10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痤疮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正常健康人高,IL-10可能参与了痤疮的发病机制但不能用来评价痤疮的病情严重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